二、农村产业融合的两个关键和四种形态
山东同志常讲,山东农业看潍坊。潍坊市农业总产值居全省之首,蔬菜、肉类出口分别占全国1/10和1/8。潍坊市还是一个农业出经验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就在全国率先孕育了农业产业化雏形,经久不衰的寿光蔬菜大棚更是闻名遐迩。如今潍坊市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的实践,让我们体会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紧紧扭住“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这两个关键。
“全环节升级”,就是用新理念、新技术、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土、肥、水、种、药等各环节和生产、加工、销售等全过程,注入现代经营、科技和管理要素,使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寿光市的蔬菜产业就是范例,从土壤到大棚,都在改造提升。过去大棚土壤由于过量施肥和常年连作等原因,出现了有机质含量降低、次生盐渍化和土传病害加重等现象。从2011年开始,寿光市投入4000万元,通过大力推广微生物菌肥、高碳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对第一轮需要改良的28万亩土壤,全部进行了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0.8个百分点以上、蔬菜产量增加了10%以上;施肥平均减少了40%以上、施药平均减少了25%以上、用水减少了50%以上,实现了节水、节肥、节药和增效。今年寿光市开展大田改大棚、旧棚改新棚的“两改”工作。目前,已完工“两改”1.8万亩,大棚2600多个。相较于传统大棚,第五代新式大棚面积大了,棚架高了,围墙薄了,土层低了,采光更好了,通风更畅了,设备也更先进了。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都得到了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也随之提升。
“全链条升值”,就是一二三产的三个链条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得到升值,而不是一产的初级产品到二产链条才升值,二产的加工产品到了三产链条才升值,这样才可能实现三次产业在融合中形成纵向的一体化发展,也才能够使农民群众更多地分享二三产业增值的收益。怎么做到全链条增值呢?我们在潍坊市峡山区的优渥有机农业有限公司找到答案。优渥公司是一家IT公司转型发展有机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项目规划建设5000亩有机蔬菜、有机水稻种植示范区,现已建成600亩,其中有机认证400亩、有机认证蔬菜94种,通过了美国(USDA)、加拿大(CAAQ)的有机认证。他们做到了三个链条都增值。首先是种什么?种有机蔬菜和大米,即使单卖这些初级产品也比普通产品值钱;其次是加工什么?就是把初级有机产品加工成食材,加工中得到增值。然后是卖什么?他们打造“有机汇”这个市场品牌,通过会员制这个渠道,向客户提供“家庭有机食材一站式服务”,卖的是品牌,也是服务,增值效果十分明显。“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相融相促,“全环节升级”是基础,“全链条升值”是目标。
我们进一步思考,产业融合以什么样产业形态来体现?结合在潍坊等地的调研,我们初步感到目前至少有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这四种产业形态已经破土而出,成为产业融合的有效载体。终端型,就是以农产品终端消费需求为导向,逆向安排一二三产业全过程,使农业生产、加工、配送各环节都契合消费需求。中百大厨房、优渥有机公司就实现了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的无缝对接。体验型,就是挖掘和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消费者通过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社会实践、农耕文化教育等,实现参与式体验。山东省的大批农家乐、采摘园、开心农场等就是这种体验场所。循环型,也可以说是生态型。目前,有的地方以循环农业作为产业融合的渠道,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与高效流动,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多重作用。智慧型,就是把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传感器等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农业生产、加工、营销各环节,对全过程实施智能感知、预警、分析、决策和控制。在寿光市潘家稻庄,我们就参观了一座座“智慧蔬菜大棚”,一整套的智能化设施,实时监测着湿度、温度、光照、通风等变化状况,进行着自动灌溉、降温、通风、施肥等照料活动,大棚的主人只用一台手机就可以远程操作,大大节省了人工人力和劳动时间。
当然,以上四种产业融合形态,总体上是依据各自生产形式、产业功能而初步划分的,在基层的丰富实践中,既有单一产业形态,也有混合形态,我们考察的潍坊市的青州(国际)花卉产业园以及济南市的章丘现代农业示范园,就既具有休闲体验观光的性能,也在提供销售花卉和食品等终端产品,可以说是终端型与体验型的全面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