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农业局副局长马海钦介绍说,全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6000多家,“当家人”以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为主,一批新农民加入到创业创新队伍中来,为农业这一传统产业注入了许多现代要素,带动了一批产业,带富了一方百姓。
命名为“老村长”的种植专业合作社,是由几名大学毕业生创办而成。2013年,牛建伟等三名大学生流转了138亩土地,把满腔热情投入到家乡的田野中,没想到第一年赔了,碰了个“灰头土脸”。年轻人不服输,经过几年探索,建立起早西瓜和吊冬瓜种植标准化流程,将规模发展到560亩,吸引十几名大学生一起创业,为周边贫困户创造工作岗位150多个,带动睢县及周边种植户500多人,户均年增收万余元。
牛建伟他们还有自己的创造:将合作社土地划分成每片100亩左右的责任区;引进工厂化管理机制,实行队长负责制;个人利益与全队效益挂钩,增强了种植户的责任心与积极性。
相比牛建伟这些初涉农耕的“娃娃兵”,2002年从部队副团职转业的周兴民,在北京“下海”开办过网络公司,2013年回到老家种起了葡萄、做起了新农民,注册成立梁园区尚楼家庭农场。周兴民从河北昌黎果研所引进原产于美国加州的极晚品种克瑞森无核葡萄,利用其超长挂果时间,实现分段销售:本地采摘三分之一,通过网络平台同城直销三分之一,经销商外销三分之一。
2014-2015年生产季节,农场实现销售收入超千万元。
从昔日的“孔雀东南飞”到如今的“凤还巢”,农业作为一片尚待开发的“蓝海”,吸引越来越多在外漂泊的商丘人返乡创业,当地的能人当然也不甘落后。
38岁的虞城本地人卢常建,很小便在当地打工,自己还养了10年鸡。2013年他创办阿健生态家庭农场,以“科技引领生态种养,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为理念,采用“公司+合作社+农场+基地”的经营模式,农场种植无公害玉米作为养殖原料供应农场、合作社和公司,生产的鸡蛋由公司和合作社销售,养殖产生的粪便通过大型沼气处理,再作为有机肥供应基地。
走进农场,记者看到,4万只正在育雏的蛋鸡生活在全自动化鸡舍中,听着音乐,在恒温的环境中悠然自得。鸡舍外,道路全部硬化,荷花在池塘中盛开;各类农机具整齐地停放在机库内,原料库、加工车间、烘干设备等一应俱全;整个农场丝毫闻不到任何刺鼻气味。
穿着整齐,神采奕奕,卢常建更像一个老板。“我们现在把农业当做职业来做,也可以做得很体面。”他的产业还帮助周边四个乡、两三百户农户实现了脱贫。通过土地入股、到农场打工和科技扶贫项目的分红,能让农民当年脱贫。
新农民吸收了工业化、城镇化的新理念,带来了新的观念、手段和管理方式。通过他们的创业创新,商丘农业产业化集群体系加速构建。全市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8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63家,超亿元企业99家;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39个,年销售收入35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