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地方推行的电商,他评价称电商平台让工业品得以下乡、农产品得以进城。而且针对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无电子商务技术的贫困人群,还专门搭建村级服务站,集中展示和销售贫困户需要销售的特色产品。
由于电商对交通及通信等基础设施要求较高,还需要相应的人才配套,呼伦贝尔市政府副秘书长、扎兰屯市副市长陈秋霖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贫困落后地区要想借助电商实现弯道超车,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过,要是等什么条件都具备了再去做电商,就没有机会了。考虑到基础设施、人才等不足,市政府也在努力采取政策、资金等措施来提高完善,希望通过电商为地方的扶贫攻坚探索出一条道路来。
目前,扎兰屯市在经历“授人以鱼”的1.0救济式扶贫模式和“授人以渔”的2.0开发式扶贫模式后,开始进入“开拓鱼市场”的电子商务开放式扶贫3.0时代。陈秋霖解释说,1.0模式是保底扶贫,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考虑到可持续性,需要在产业、技能上给予帮助,就有了2.0模式的开发扶贫,但是小规模化的种养殖,在应对随时会发生变化的市场行情时,贫困户极有可能遭遇市场风险而可能返贫,那就需要进入3.0模式,通过电商开拓稳定的市场,降低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
对于这一年多来的电商扶贫实践,陈秋霖认为,不论是政府,还是个人现在都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互联网信息时代已经到来,贫困地区尤其应该抓住这一机遇,不但脱贫还推动经济转型。那么,地方政府应该做的重点是提供公共服务,比如完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还有就是人才先行,培训人才、引进人才、孵化人才。当然,电商不应该仅仅作为扶贫手段,还应该将其纳入到地方整个产业经济的背景下考虑,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融合发展。
如果说过去有一些地方以“贫”为荣、乐享落后,为争取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不愿“摘帽”的话,那么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9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一时间倒逼机制和组织考核机制下,地方政府更有脱贫摘帽的动力。
李海龙对本报记者表示,扎兰屯有能力“摘帽”,也不想戴这顶帽子。政府要实行动态管理,一方面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控制好防止返贫。至于摘帽后,并不代表着就解决了贫困,还要继续关注相对贫困,给予这部分群体不论是产业还是政策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