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分析师宋亮说,如果我国养殖业不能在奶周期中保持稳定,那么下一个奶业低谷期将会把2008年以来的规模养殖的基础彻底打垮,“这些年奶牛养殖的土地、基础设施等累计投入的1400亿元等于打了水漂。”
专家表示,与猪、禽的价格周期不同的是,奶牛补栏投资大、耗时长,如果养殖业大面积亏损,奶源市场被国外占领后,国内很难再抢回来。陈历俊说,如果比例没有把握好,调剂的刀把一旦握在别人手里,用进口奶等于饮鸩止渴。
业内认为,如果按现在的形势持续发展下去,养殖户大面积退市,奶源整个体系倒塌,又迫使企业不得不大面积使用进口奶做原料,届时国际奶价会暴涨,奶业发展权会被国外掌控,发展成本会大幅度提升,我国得花更多的钱买进口奶以满足国内乳制品需求。
此外,专家认为国外奶粉并不适用于中国人体质,如果孩子们都吃国外的奶粉长大,也令人担忧。谷继承说,我国不少乳企和人乳研究机构合作建立了母乳库,生产最适合中国婴幼儿的奶粉。比如,我们国标要求奶粉中乳清蛋白占比达到60%以上,但欧美原产奶粉并不太关注这个问题。
专家指出,我国乳业若要健康、稳定发展,破解“奶周期”难题,就亟须一个更加全面、完善的顶层设计,更加准确地判断当前我国的养殖、供需、自给率等情况,以便制定更加准确的政策。
一是明确国内养殖业在乳业中的主导地位。宋亮说,如果未来中小牧场消失了,国际奶源彻底掌控国内市场后,大牧场基本也会消亡。所以当前宜对100头至1000头的中型养殖场给予适当保护,长期来看要支持家庭牧场、合作社为经营主体的中小规模养殖场。
二是对整个乳业进行系统摸底调查。专家表示,目前公布的关于奶业的统计数字有水分,还需要进一步调研现在国内的真正奶牛数量有多少、到底能产多少原料奶、有多少环境容量、有多少可利用土地、不同的区域分别能养多少奶牛、国内加工和消费能力等,让其他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有据可依。
三是明确乳业自给率水平。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说,用进口奶调剂是对的,但目前没有任何部门了解进口多少是合理的,中国乳业有可能演变成“成也进口奶、败也进口奶”。有关部门还需要研究自给率到底多少合适,多少是红线,多少是警戒线,把奶瓶紧紧握在自己手上。
四是需要一个跨越部门、地区利益,站在国家高度、全球视角的中长期顶层设计,稳定我国奶业生产和供需平衡。农业部干部管理学院副研究员陈瑜说,奶业从种草养牛到加工销售涉及方方面面,澳大利亚农业局、美国农业部都是一个部门管理,但我国现在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有时各个部委、省区出台的政策未能统筹考虑全国市场,反而加重乳业危机。所以下一步国家在制定奶业政策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兼听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