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致富路是越走越宽了。”这是记者在玉溪农村采访时听到群众的一句颇有分量的心里话。
近年来,玉溪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依托烤烟建产业,突出特色闯市场,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就有效地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无论是肥沃的坝区,还是丛林密布的山林,到处都有增收的喜悦。200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1元,比上年增收753元。
老烟区迸发新活力
春意浓浓,在距玉溪中心城区20公里外的黄草坝村,记者看到在红塔区万亩烟水配套工程示范区机耕路边上,已堆放着一堆堆农家肥。“农家肥是我们增加土地有机质、保证烟叶品质采取的新措施。按照每亩一吨的标准,家家都准备了大量的农家肥。”村民李有富说,“今年的备耕工作早启动,肥料早准备,春耕早进行,水利早加固。有了这些保障,今年的烤烟品质会比去年要高一些。”
黄草坝有11个村民小组,共计4700多人,总耕地面积为15135亩。为了把黄草坝建设成水、路、管网配套的标准化大型烟区,红塔区投资2925万元兴建烟水配套工程,2008年5月工程建成后,全村的灌溉保证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95%以上,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山地的复耕指数和产出率。2008年,全村种下的8000多亩烤烟获得大丰收,实现交售收入1200万元,加上其它收入,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
“地还是那些地,但是我们的收入比以前明显提高了,关键是灌溉有了保障。”村民深有感触地说:“今年,我们的小水库改造完成任务了,蓄水量增加,灌溉更有保障了。过去我们因为水源不足,只能种一点包谷、小麦,产量也不高。现在,已经修好水利工程,建好了灌桩,从今年开始,要栽烤烟了。”
建成烟水配套工程,黄草坝村全村1万多亩山地,都修了水窖、水池,修通了机耕路,修建了排灌沟,铺设了地下管网,方圆每隔50米就建有一根灌桩。仅黄草坝这个村,地下埋着的管网加起来就有150多公里长,农民只要把皮管插在灌桩上,打开阀门就可以浇地了。
黄草坝烟区,是玉溪标准化烟区建设的一个缩影。为了保持和发挥烟叶优势,由玉溪市人民政府协调,烟草系统牵头,整合了市县烟办、水利、农业、财政等部门的资金,已连续3年对全市基本烟田保护区和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了定位、定点、定量的规划。经过标准化建设,老烟区迸发出了新的活力,已成为玉溪农民增产增收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