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高位推动,强化宏观指导。与自治区旅游局联合签署《关于推进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确立部门合作发展工作机制。编制出台《自治区休闲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发展思路、目标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面向全区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充分摸清我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基础和发展现状,召开全疆休闲观光农业工作经验交流会,安排部署重点工作。研究起草《关于加快推进自治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草稿)》,争取出台自治区层面的政策文件。
二、加强示范创建,培育知名品牌。结合我区发展实际,不断充实完善自治区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创建标准,面向全区印发《自治区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县、示范点评选办法(试行)》,组织开展自治区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创建活动。启动自治区休闲观光农业星级示范企业评选活动。策划“早春到乡村去踏青”、“初夏到农村品美食”、“仲秋到田间去采摘”、“春节到农家过大年”4类精品景点线路。通过示范创建和品牌培育,打造出一批建设规模大、产业基础强、服务功能全、经营效益好、游客满意度高的休闲观光农业一流企业,带动全区休闲观光农业企业规范经营、科学发展,提高了休闲观光农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加大财政扶持,吸引社会投资。积极争取自治区财政支持,将休闲农业项目纳入乡镇企业贷款财政贴息和农产品(000061,股吧)加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范围,扶持休闲农业项目72个841万元,累计吸纳社会资金近50亿元投资休闲观光农业。完善2016年休闲观光农业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和项目指南,积极推动城市资金、社会资本与农村资源的有机结合,共同推动西部一流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建设,吸引了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商企业、旅游企业投资开发休闲观光农业项目,较好解决了休闲观光农业规模小、分散化、实力弱的发展难题。
四、引领创意设计,开发休闲产品。利用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组织开展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之机,广泛深入基层摸底调研,收集整理我区民间手工艺制品和民俗特色文化产品,引导设计制作休闲农业创意精品,组织相关民间艺人和创意设计团队参加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我区众多传统的沙画、羽毛画、芦苇编织品、根雕、骨雕、葫芦雕刻、手工刺绣、羊毛地毯等民间手工艺品走出农家小院,变成城市居民竞相购买的休闲商品,吸引了大批的内地客商关注。
五、注重文化挖掘,拓宽营销宣传。立足我区绿洲经济和农耕文化资源优势,融合休闲农业要素,积极争创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吐鲁番坎儿井农业文化系统、哈密瓜栽培和贡瓜文化系统、奇台旱作农业文化系统已成功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借助相关县域特色农业、农事节庆活动,开展以休闲农业为主题的推介宣传,先后拨付资金40万元支持米泉花儿文化节、精河枸杞节、沙湾辣椒节等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当地农民开发利用休闲观光农业边际资源、民俗风情等无形资产,使传统的农产品变现速度加快。同时以节促会模式吸引广大城市居民前来消费,带动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理念等资源回流。
六、强化培训服务,全面提升素质。把各级休闲农业管理人员培训作为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工作的一个重点,采取以会代训模式,基本实现地州县市休闲观光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行政人员的培训全覆盖。将休闲观光农业培训列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天池计划”人员岗前培训和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内容,累计培训人员1800人次。组织基层管理人员和自治区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负责人走出去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