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是农业部当前的中心工作之一。今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共有14个组开展农业结构调整调研,其中7个组是在“镰刀弯”地区所含的省,这也是农业部种植结构调整的主战场。从调查的情况看,通过粮豆轮作和“粮改饲”等工作的开展,各地在优化种养结构、调整玉米种植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长岭县是吉林省和全国农业产业调整的特色县,通过积极引领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呈现出粮食作物与饲料作物、杂粮杂豆、油料作物合理轮作比重上升的局面。调研期间,围绕调什么、怎么调,基层干部和农民表达了“进一步提高政策可操作性,扩大补贴品种,加大‘粮改饲’补贴力度”的愿望,调查组都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辽宁省阜蒙县通过打造玉米高产示范区,确保玉米面积调减后总产不下降,巩固种植结构调整的基础;内蒙古翁牛特旗把“粮改饲”补贴对象从收贮使用者转向种植者,调动农户扩大青贮种植积极性。
畜牧业、渔业的结构调整情况也是此次调研的重点内容。江苏调查组深入分析了渔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中的一些难点和关键点,对泗洪县通过渔业转型升级,破解“丰产不丰收”的做法表示了肯定,也指出了当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引起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
针对畜禽污染治理难的问题,浙江调查组找到了答案。当地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基本破解畜禽养殖污染和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两条“软肋”,推进了畜牧业转型升级。
“结构调整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调查组与干部群众座谈,了解面上整体情况,同时走村串户,随机访谈,倾听普通百姓的实在话、心里话,力图把准脉、把实脉,为农业部下一步开展行业结构调整工作提供了基础。
总结改革经验探索可行路径——掌握各地农村改革试验的情况,系统分析总结改革探索的经验、模式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研究制定政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农村改革试验区是农村改革的先行军、排头兵,是中央推进农村改革试点试验的综合平台,目的是通过先行先试,寻求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体制机制、制度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推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强调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农业部党组对农村改革进展情况十分关注,部长韩长赋专门布置了调研任务。各组通过不同方式,对农村改革试验区进行了深入了解。
“两权”抵押是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能否真正解决融资难?调查组在调查过程中,时刻注意发现破解这一问题的良方。山东滕州市创新推出的农村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探索出了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机制,满足了社员的小额用款需求,受到农民普遍欢迎。湖南调查组在沅陵县发现,该县成立的产业信用协会,开展乡级联保互保业务,方法简单易行,取得了较好成效。甘肃调查组认为,陇西县“联合社”和“手拉手”两种贷款途径,也是缓解农业生产融资难的好做法。
作为改革难点,农村宅基地改革的框架和路径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宁夏调查组对平罗县在改革中探索的三种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建议,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流转、租赁村集体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失地农民进城社会保障,加快建立农村土地产权评估机制。
农村集体资产改革,意味着农民将由此获得更多财产权,一些地方已经迈出了先期探索的步子。在河北省承德市西地村,62岁的农民王秀珍和调查组攀谈中说:“没想到我这么大年岁,还成股东了,而且全家五口每个人都在合作社里有股份,这辈子不用愁了。”调查组发现,西地村通过清产核资、量化股权、细分权重、法人经营等一整套的股改工作,实现了“产权变股权”“村民变股民”的改变,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重庆市梁平县开展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退出试点,按照“退得出、能利用、社会稳”的要求,摸索形成了“三方联动、供需平衡、稳妥退地”的退出机制。调查组仔细梳理和剖析其改革思路和制度设计,及时向部里报回第一手信息。
感受“三农”脉动提升服务本领
——进一步锤炼了党性,转变了作风,增进了对“三农”的认识和感情
今年的“百乡万户调查”活动,着重强调巩固和拓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践行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真正在思想上尊重农民群众,在感情上贴近农民群众,在作风上深入农民群众,在行动上服务农民群众。在调研活动中,各调查组以扎实的行动、朴素的作风,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赞誉。很多基层干部反映,这样的调查活动很贴心,农业部的干部让我们感觉就像一家人,说起话来没有拘束。
27个调查组精心安排调研日程,深入乡村、深入群众,听农民说、跟农民看。有调查组成员说:“只有放下身子,和农民面对面、心贴心,才能真正融入其中。”大家白天进村入户、走访座谈,晚上交流整理、撰写材料,不仅完成了既定的调研任务,还通过多种形式体验农村社会的变迁、农业劳作的辛苦和农民生活的不易。
青海调查组的同志们和老乡一起种大葱,一小时后,明显感觉到蹲不住了、干不动了,汗水湿透了后背。看似简单的农活,干一会儿就腰酸背疼,大家都深深感受到农业生产的强度和艰苦,切身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调查组成员谨记肩上的重任,不仅到条件好、工作开展好的地方去总结经验,也迎难而上,深入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的地方去调研解决问题。
云南调查组在调研期间,从乡镇到贫困村,常常需要翻过六七座大山,路两旁常是悬崖峭壁,海拔高的地方,浓雾笼罩,能见度不足10米,在这种条件下,大家每天早出晚归,了解到当地的真实情况,加深了对“三农”工作的认识。
20天的调研已经结束,但解读农村这本大书的征程仍在继续。参加调查活动的干部纷纷表示,这次深入基层,了解了部里的中心工作,掌握了地方的“三农”实情,打破了过去坐在办公室里一些拍脑袋、想当然的思维方式,增强了做好工作的底气。
江西调查组一位90后同志说:“只有走到农村第一线,才能知道农民到底需要什么,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这次的‘百乡万户调查’给我上了弥足珍贵的一课。”
“今后,我们将继续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上下功夫,在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上动脑筋,不断强化自身服务‘三农’事业发展的基本功,为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湖北调查组的这番话,道出了108名成员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