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毛竹林砍掉卖竹材,收入不过数百元,一亩高端观赏竹的市场价则是数万元;正常产笋期一公斤春笋的价格大约是0.5元,而一公斤反季节春笋的价格至少可达10元。这一笔账,算出了“浙江省十县百万亩竹产业效益提升工程”带给竹农的直观价值。
依托大平台、整合大成果、设计大项目、发展大产业的思路,2012年,浙江省科技厅联同省林业厅开始组织实施了浙江省“十二五”农业重大成果转化工程——“浙江省十县百万亩竹产业效益提升工程”,在14个重点竹业县(市、区)开展竹产业重大技术成果的转化与推广,目的是为全面提升全省竹子种苗、竹林培育和笋竹精深加工的现代化水平,促进产业增效、竹农增收。
引强选优,发展竹文化
“浙江省十县百万亩竹产业效益提升工程”给竹农带来的第一个新增长点,便是通过从福建、广东等地引入118种新竹种和规模繁育10余种优良经济竹种,不仅丰富了浙江竹类资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更是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产业层次
同时,在安吉等地大力发展竹文化景点建设,拓展优新竹种市场,传统的竹种植开始转向第三产业。在安吉“优雅竹城”,人们可以沁心于前不久刚改造的近15000平米的城市竹子景观中。令人想不到的是,在“优雅竹城”里的道路、广场绿岛及市民公园、绿化、竹子景观小品等,应用了包括黄纹竹、金镶玉、黄秆乌哺鸡等20余种竹种。
此外,在安吉竹博园东扩地、浒溪沿岸、西区竹种观赏区建设文化景点小品,设计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营造了与众不同的竹子园林小品,根据竹属进行区块划分,同属竹种种植注意观秆、观叶、观笋、观株型等观赏角度搭配,不同竹属除了根据生境设计属区分布,注重灌木、小乔木、乔木林相搭配,此外,还打破格局将观赏价值高的树种、花卉、草花、及山石等穿梭与竹林中与竹类植物相呼应营造特色景观,面积达105亩。
科技解难题,竹农增收显著
针对毛竹春笋期集中、笋价较低,竹笋增产难增收的现状,项目通过用科技手段重解决毛竹笋季节性产供矛盾的毛竹秋冬季出笋技术推广难题。科研团队通过对毛竹笋用林立竹结构、地下竹鞭调控技术、覆盖材料、厚度、时间等的研究,研究出了毛竹春笋冬出技术,将毛竹春笋的始笋期提前到春节前,避开了传统的销售旺季,这比常规春笋销售价格提高4倍左右。
该项技术成果在吴兴、衢江等地进行了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衢江区全旺镇,笋农余正中在自家的10亩毛竹林开展技术示范后,冬笋亩产量达到了1000斤/亩,按平均售价10元/斤计算,光冬笋一项就为其实现增收10万元以上。
此外,农科人员通过在平阳等地推广以留养短周期母竹为主的散生状结构调整促成栽培、维持地力的水肥管理等绿竹高效培育技术,有效地解决传统丛生竹培育中竹丛逐年抬高,竹蔸、竹根裸露,竹林易衰败,造成产量下降的难题。平阳南湖乡马蹄笋新培育技术实施后,不仅产量提高了一倍,还成为绿竹品系中的佼佼者。
据了解,目前“浙江省十县百万亩竹产业效益提升工程”共引进各类竹种118种,规模繁育优良经济竹种10余种,大力发展竹子文化景点建设,三产比重不断提高;同时也培育龙头企业28个,新建生产线41条,建立企业研究中心6个,开发新产品135个,申报专利180项,新增产值18亿元、就业人数4475人,产业集群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均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