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津农业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仍存在种植业结构不尽合理问题,如玉米等大田作物占比较大、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够、农产品(000061,股吧)生产成本过高、知名品牌农产品较少、不能完全适应消费升级和市场的需要、优质高效农业占比不高等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解决好供给侧的问题,市场供应没有很好地适应需求变化。
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涉农区县要做的一篇大文章。解决好这一问题的抓手和途径,就是要在做优做强现代都市型农业上下功夫,紧紧瞄准京津两个特大城市市场需求,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品种和质量更契合市场和消费者需要,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一是加快推进农业提质增效。要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农业、节水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特别是要按照“一减三增”要求,继续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增加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和林木苗圃种植、优质水产品养殖面积,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工程,集中建设高标准农田,全面提升粮食和农副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发挥科技等现代农业要素的引领支撑作用,努力做到“藏粮于技”。
二是加快完善农业产销体系。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实施优质农产品品牌工程,强化农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提高消费者对本市农产品的信任度。深入实施“物联网+农业”、“电商网+农业”以及“信息网+农业”三大工程,建设物联网平台大数据处理中心,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切实解决好农民“卖难”和居民“买贵”问题。
三是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加快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稳定购销关系和利益共同体。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大力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产业。
四是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农民通过“半农半读”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职业教育,举办职业农民专题培训班,按照市农委要求,力争在每个有农业的村都要培养3至5名新型职业农民,形成一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与技术推广的骨干力量,切实解决好“谁来种地”和“把地种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