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农业经济季节波动特征明显 结构优化有待发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18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一季度中国农业经济景气指数报告发布季节波动特征明显 结构优化有待发力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农业景气监测预

    一季度中国农业经济景气指数报告发布——

    季节波动特征明显 结构优化有待发力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

    农业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2016年一季度,中国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为100.4点,延续温和“换挡”走势,整体仍处于景气区间;中国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为93.3点,继续在显示平稳的“绿灯区”运行。

    景气分析结果表明,一季度,三大主粮种植意向基本平稳,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受生猪和蔬菜价格上涨的影响,农产品[-0.76% 资金 研报]价格涨幅继续提升;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终端食品消费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不过,农产品出口形势有所改善,务农收入实现平稳增长。

    中国农业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2016年一季度,中国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以下简称“农经景气指数”)为100.4点,比去年四季度低0.9点,延续温和“换挡”走势,整体仍处于景气区间;中国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以下简称“农经预警指数”)为93.3点,比去年四季度低6.7点,继续在显示平稳的“绿灯区”运行。

    延续温和“换挡”走势

    一季度,农经景气指数(2003年增长水平=100)为100.4,比去年四季度低0.9点,考虑到近几年农经景气指数年内季节性波动较为明显的特征,与2014年和2015年一季度农经景气指数相比,分别低0.3和0.4点。在宏观经济继续“换挡”的背景下,农业经济景气也延续了此种态势。

    构成农经景气指数的6个指标(仅剔除季节因素,保留随机因素)中,与去年四季度相比,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速有所加快;农产品出口由同比下降转为同比增长;农业生产、农业投资和财政农林水支出增速不同程度放缓。

    进一步剔除随机因素后,农经景气指数与未剔除随机因素的指数值基本持平。

    一季度,农经预警指数为93.3,比去年四季度低6.7点,继续在平稳的“绿灯区”运行。

    在构成农经预警指数的10个指标中,位于“绿灯区”的有6个指标,分别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谷物及制品进口额、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逆转);位于“红灯区”的有1个指标,为猪料比;位于“浅蓝灯区”的有2个指标,为粮油食品零售额和农林水财政支出;位于“蓝灯区”的指标有1个,为农产品出口额。

    从灯号变动情况来看,一季度,在10个监测预警指标中,粮油食品零售额和农林水财政支出均由“绿灯”降为“浅蓝灯”;其余8个监测预警指标灯号不变。上述结果表明,终端零售额以及财政中农林水支出增长的放缓是一季度农业预警指数下降的主因,不过,总体来看,农业预警指数仍处于平稳的运行区间。

    生猪蔬菜带动价格上涨

    农业生产增长温和回落。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803亿元,同比增长2.9%,与去年全年增速相比回落1个百分点;考虑到近几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呈季节性波动的特征,与2014年和2015年一季度增速相比,分别回落0.4点和0.3点,呈温和回落走势。

    三大主粮春耕形势良好,全国11万多农户种植意向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全国稻谷意向种植面积增长0.3%,小麦增长0.4%,玉米下降0.9%。而受棉花价格下跌影响,棉花意向种植面积下降18.8%。

    从肉禽生产来看,一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2244万吨,同比下降3.1%,其中猪肉产量1466万吨,下降5.9%,降幅比去年全年扩大2.6个百分点。

    农产品出口由同比下降转为同比增长。一季度,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为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3.7%,扭转了连续3个季度同比下降的局面。农产品出口额增速的提升主要与占农产品出口份额较大的水海产品、蔬菜、鲜干水果及坚果出口形势的好转有关。数据显示,1至3月,水海产品出口额同比下降2.2%,同比降幅比去年全年收窄4个百分点;蔬菜、鲜干水果及坚果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10.1%和40.7%,同比增速分别比去年全年上升0.8个和19.1个百分点。而国内价格相对较高的猪肉、玉米出口额同比降幅较大,分别为40.7%和34.3%。

    粮食进口由同比增长转为同比下降。一季度,我国谷物及其制品进口额为16.9亿美元,同比下降22.8%,由去年全年的同比增长49.7%转为同比下降。谷物及其制品进口的下降主要与国内粮价回落,尤其是玉米价格的下跌有关。数据显示,一季度,玉米进口量由去年全年同比增长82%转为同比下降47.6%;而作为玉米替代品的大麦,在玉米价格回落的背景下,其进口量也由去年全年同比增长98.3%转为同比下降64.4%。

    国内农产品价格涨幅上升。一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6.7%,连续4个季度出现价格同比上涨且涨幅继续上升。农产品价格涨幅的提升主要与年初大范围寒潮雨雪天气导致蔬菜价格快速上涨以及生猪供应偏紧导致生猪价格继续上涨有关。数据显示,一季度,蔬菜和生猪价格同比涨幅分别为16.6%和32%。而粮食的连年增产以及粮食库存的上升导致粮食价格继续回落。数据显示,一季度,小麦、稻谷、玉米三大主粮价格同比分别下跌6.2%、0.6%和14.7%。

    一季度,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4%,连续三个季度保持温和上涨态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主要与猪肉价格上涨引起的相关仔畜幼畜及产品畜价格上涨有关。数据显示,1至3月,仔畜幼畜及产品畜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3%、4.4%和9.9%。而其他多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或基本平稳或略有下降。

    猪料比升至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一季度,猪料比延续去年二季度开始的上升态势,升至7.66∶1,为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猪肉价格的上涨主要与前几年猪肉价格持续低位,生猪供应减少有关。随着养猪盈利的上升,生猪供应开始增加,3月份生猪存栏量环比增加0.9%,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止跌持平,且过高的猪肉价格对需求有所抑制,猪肉价格上涨的空间或将逐渐缩小。

    终端食品需求增长有所放缓。一季度,反映最终消费的粮油、食品零售额为3580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2.4个百分点。粮油、食品零售额同比增速的回落主要与食品价格上涨抑制了部分需求有关。去年11月至今年2月,食品类商品零售价格持续上涨且涨幅不断扩大,环比涨幅分别为0.1%、1.7%、1.8%和5.7%。3月,食品类商品零售价格有所回落,环比下跌1.6%。

    务农收入增长温和加快。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1253元,增长速度为6.7%,比去年全年上升0.4个百分点,呈温和加快走势。务农收入增长的温和加快与近期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有关。

    农业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一季度,我国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为2362亿元,同比增长24.7%,虽比去年全年增速低6.1个百分点,但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高14个百分点,表明农业投资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财政对农业支出增长放缓。一季度,财政农林水支出为2643亿元,同比增长1%,同比增速比去年全年低15.9个百分点。财政农林水支出增长的放缓主要与财政农林水支出年内季节性波动有关。

    农业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一季度,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人均4191.9元,同比增长14.9%,增速比去年全年高3.7个百分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一方面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有关,另一方面与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有关。

    加快供给侧改革完善供应体系

    经模型测算,2016年二、三季度农经景气指数分别为100.6和100.9,农经预警指数为96.7和100,呈温和回升态势。

    近期,蔬菜、生猪价格过快上涨引起社会关注,棉粮油等大宗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行,尤其是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调整对相关农产品市场形成冲击,种粮农民收益下降。为稳定农产品市场供应,完善现代农产品供应体系,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快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完善蔬菜、生猪供应体系,稳定“菜篮子”价格。

    近期蔬菜、生猪等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蔬菜价格的上涨与大范围的寒潮雨雪天气有关,而生猪价格的上涨主要与生猪养殖周期性波动有关。可见,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受自然气候条件以及生产周期性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

    加快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完善蔬菜、生猪供应体系,减少异常波动对农产品市场的冲击,稳定“菜篮子”价格:一是要加强蔬菜生产管理,提高北方设施蔬菜供给能力,稳定大中城市蔬菜生产,完善鲜活农产品调控机制。二是要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推进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增强养殖户和加工企业的对接,缓解供需矛盾。

    第二,充分研究我国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适度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

    目前,我国种植业发展存在品种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小麦、稻谷口粮品种供求平衡,玉米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供求缺口逐年扩大。棉花、油料、糖料等受资源约束和国际市场冲击,进口大幅增加,生产出现下滑。优质饲草短缺,进口逐年增加。

    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首先要保证口粮供应稳定。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支持鼓励政策的精准性及政策效能,在补贴方面注意普惠和特惠相结合,保证能让多种粮者多受益;在生产经营方面,注意“降成本”和“补短板”相结合,提高机械化程度,将人工成本降下来,将基础设施的短板补上去。另一方面,应当尽快完善粮食收储制度及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配套方案,减小市场波动给种粮人带来的冲击。

    在保口粮、保谷物基础上,应充分研究我国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发展适销对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和需求多样化以及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品种:如发展市场需求的大豆、杂粮杂豆、马铃薯、优质饲草等农产品;发展优质稻米、强筋小麦、“双低”油菜、高蛋白大豆、高油花生、高产高糖甘蔗等优质农产品;发展加工专用玉米、青贮饲用玉米、高油大豆、高淀粉马铃薯等品种,发展生物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的苜蓿等专用农产品;发展传承农耕文明、保护特色种质资源的水稻,以及有区域特色的杂粮杂豆。

    第三,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应关注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产粮大县等重点区域,聚焦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关键群体,构建多种方式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范围,重点支持能够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经营主体,支持发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先导区、建设休闲农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开展产业扶贫等。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为企业和合作社争取信贷支持。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3888.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