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保康县城关镇卫生服务站,陈家河村7组居民杨孝礼正在量血压,今年67岁的他介绍说,自去年确认患有高血压后,每隔两周他就要来镇卫生服务站复查一次,现在看病再也不用犯愁了。
为解决群众看病难,近五年间,保康县共投入2.32亿元用于全民医疗公共服务建设,改扩建乡村卫生基础设施8.24万平方米,使全县10个乡镇卫生院、264家村级卫生室全部达到了省级示范标准。其中,投资8600万元县中医院实现了整体搬迁、投资2000万元县人民医院门诊楼完成了改扩建。至2015年年底,居民建档率达到了97.95%,高血压、糖尿病、管度精神病等12类45项指标纳入了健康管理。农村新农合参保率也达到了99.99%,县域就诊率达到了92.7%,实现了应保尽保。
在麻竹高速保康入口,竣工不久的高速旅游客运站格外醒目,这个站投资1.2亿,将在今年6月开始投入使用。
在“十二五”期间,保康县道路建设投资超过150亿元,其中保宜、麻竹、谷竹三条高速公路投资130亿元,县域内公路建设里程500多公里,其中省道大修320公里,县乡旅游公路180公里,新建公路50多公里,在实现“村村通”基础上,根据群众呼声,把“村村通”公路延伸向撤并村和产业村,并在这些路的沿线建起了188个农村候车棚,实现了客车“村村通”。
今年开春,对于家住保康县祥和安居小区的陈启良来说,又多了一件喜事。自从拥有了一处50多平方米的保障房后,他又被小区物业聘请为小区保洁员,每月又增收了一千多元收入。
自2008年保障房建设启动以来,保康县城先后争取国家项目资金2亿元,实际投资4.4亿元,先后启动保障房项目建设26个,建成保障房3742套、公租房2482套、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10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1160套,共计44万多平方米,累计发放住房补贴1000多万元。
在城关镇新街社区大堰小区,居民刘发银正在淘米做饭。谈到生活环境的改善,这名40多岁的汉子深有感触:“我们不仅吃上了安全水,出入也不用再操心了。”
刘发银家紧邻保康县黄氏女沟,过去一遇到雨天,只要稍微有点积水,一家人的出入就成了大问题。“有时泥浆淹到了脚脖子。”刘发银说,现在出入的沟上修了简易桥,沟内定时有人清理,再也不会出现以前的状况了。
自2012年“8.6”洪水过后,保康县城市管网基本陷于瘫痪,一遇到雨天,大街上就会污水和泥浆混流,严重影响市民生活。为此,县财政投入200多万元,对与主城区主干道和地下管网接壤部分进行改造维护。每年投资100万元先后对黄氏女沟、计生沟等13条沟进行了综合治理。市水务局投资800多万元,对各条沟的上游部分建坝、沟坡进行了硬化,对淤泥进行清理,彻底化解了这一顽疾。
同时,作为生态旅游试验区,保康县按照“南北延伸、东西扩展”的建设思路,三年共投入2000多万元对城市进行亮化、绿化,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人均占有绿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顺利入选省级园林城市。目前,国家级园林城市的初审工作已经结束,正等待国家园林局的复审。在城市亮化上,以清溪河为中心、紫薇桥等三座大桥为纽带、两岸山体为点缀,先后投入1200多万元,大力实施城区亮化工程。每到晚上,到处火树银花,美不胜收。
随着县域经济的增强,保康这座山区县城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十二五”期间,涉及民生项目的规划突破60亿,先后建成了保康县城防洪排涝工程、关山绿道项目、牌坊湾新区控制区、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等“三馆”项目,建成了13个特困居民点,完成了1060户农村危房改造、604户集中安置,居民幸福生活指数日渐提高。
·扭住作风——既要守住底线,又要补齐短板
让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无生存土壤,让守规矩、守纪律成为一道底线。
面对经济新常态,保康县委、县政府从“小事”抓起,从“作风”入手,补齐短板,守住底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治庸治懒治散,以作风转变促进工作落实。
望闻问切,把脉会诊。暴露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些思想疆化的干部,不能从固有的传统模式中走出来,规定的动作不是主动适应,而是存在抵触和牢骚情绪。
少数干部不能树立新常态下的新理念,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理解为“解放思想”,把搞“拐弯变通”理解为“改革创新”。
还有的干部工作中畏首畏尾、怕这怕那,不敢担当;遇到问题能躲就躲、能拖就拖,不愿担当;干事不会创新、解决难题没有办法,不会担当。
针对问题,多管齐下。
在全县集中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讲规矩、守纪律”、“三严三实”等一系列专题教育活动,通过集中学习、接受教育、开展承诺、对照检查等方式,使党员干部准确掌握新常态下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政治规矩,促使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党章、坚守党纪国法。
突出执纪监督检查,以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市委二十一条意见为准绳,建立专项检查、明察暗访、公开曝光的常态化机制,重拳出击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违规使用公车、大操大办等行为。4月1日,保康县国土资源局及两名工作人员因办事“慢作为”,被县政府公开问责,收到了我省《行政问责办法》施行首日的首张问责“罚单”。
以宣传贯彻我省《行政问责办法》为契机,县委、县政府提出,举一反三,坚决纠正少数部门和个别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以及“庸懒散软”等不良现象,彻底整治为官不为、不愿担当、不会作为、不敢作为的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