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技术保障粮食安全
早在1996年起,我国就成为了大豆净进口国,2015年进口量为8169万吨,主要用于饲料豆粕和食用豆油。
据悉,我国进口大豆,主要来源于巴西、阿根廷、美国和加拿大。而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美国转基因大豆种植比例为95%,阿根廷、巴西几乎全部种植转基因大豆。因而,在全球大豆贸易中,主要是转基因大豆。
在中商产业研究院行业分析师史常青看来,转基因植物产量高,抗汗、抗病虫害,能节约花费以及除草剂的使用量。
史常青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像土地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一样(我国耕地面积为18亿亩),用传统的一些方法来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的出路必须通过现代的高新技术来支撑我们农业的发展。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粮食种植产业及进出口现状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进口大豆5800多万吨,大米、小麦、大麦、油菜合计进口量约2200多万吨,两项合计是8000多万吨。
史常青认为,抵制转基因技术带来的结果将是,为了在旺盛需求下保证粮食自给,我们将不得不放弃油料、棉花、蔬菜等一大批经济作物的安全,对中国,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进口大米,那么全世界的大米都卖给我们也吃不了几天。如果是进口小麦和玉米,主要是从美国和加拿大买,如果中国的粮食进口依赖美国和加拿大,这将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其实在这个背景下,我国已经放弃了大豆的种植面积。随着缺口加大,将来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史常青说。
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有28个国家的1800万农民种植了1.815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比2013年的1.752亿公顷增加了630万公顷,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连续19年持续增加。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宗毅博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转基因是一项比传统的杂交、辐射等育种方式更为高效的生物技术,在抗虫、增产等方面都有巨大潜力,在美国、南美和印度,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被广泛种植和使用。
有序推进产业化
记者了解,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强调要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
对转基因种植的日常监管,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在公开场合表示,要严格监督执法,特别是要严把三关,一是研发试验关,二是品种审定关,三是生产流通关,一定要从源头上防止转基因的种子没有经过审定就非法流入市场。
史常青表示,要有能够代表公众权益的政府或者组织对影响食品安全的各种危害进行评估,准确描述风险特征,要让公众知情,并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尊重消费者的选择。另外,政府组织必须采取慎重的态度。
“考虑到转基因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等影响的不确定性,需要对转基因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进行监管。转基因食品上市,严格标注是赋予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有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不是对转基因食品的歧视。”史常青说。
4月13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通过安全评价审批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将按照非食用→间接食用→食用的路线图推进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我国转基因产业将实行以经济作物和原料作物为主的产业化战略,加强棉花、玉米品种研发力度,推进新型转基因抗虫棉、抗虫玉米等重大产品的产业化进程。此外,还将以口粮作物为主进行技术储备,保持抗虫水稻、抗旱小麦等粮食作物转基因品种的研发力度,保持转基因水稻新品种研发的国际领先地位。
张宗毅表示,应加强转基因技术基本知识的科普教育,特别是应该在中学生物课本上加入重点章节来科普这方面的知识,只有了解,才会消除误解和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