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市场来定价 农民不吃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3-29    资讯整理:爱农网    

    市场化收购将成主渠道

    “今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粮食流通等方面的投入,在当前粮食库存压力突出、财政利息费用支出负担较重的情况下,专门安排了对玉米生产者的补贴资金。”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孙志在通气会上说。

    针对“东北地区土地流转现象比较普遍,如何确保让补贴真正兑现到生产者手中”的疑问,刘小南表示,补贴拨付到省区由地方政府统筹兑付,是基于地方政府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他们更了解地方实际,相关举措也更加精准;此外,补贴均采取面积公示、一卡通支付等方式,以避免出现管理盲点。相关部门也将加大对地方的督促和指导,研究制定相关预案,以切实防止出现较大范围的农民“卖粮难”。

    市场化收购将成为解决收购问题的主渠道,而收购主体的多元势必导致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粮棉油部副总经理李楠表示,农发行作为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将积极支持符合贷款条件的各类收购主体入市收购。

    据介绍,目前新疆棉花、东北地区大豆的目标价格改革正在推进中,而随着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稻谷、小麦等粮食品种将在继续执行最低收购价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将抓紧后续改革方案的研究,以理顺不同粮食品种之间合理的比价关系。

    春分一过,各地都进入了忙碌的春耕时节。“农业唱的是‘四季歌’,今年农业发展的重头戏仍是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有望倒逼其生产结构的优化。”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巡视员陈友权说。

    为价格支持政策“减压减负” ——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权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即将全面启动。《经济日报》记者针对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权。

    记者:此次调整玉米临储政策是基于什么考虑?

    黄汉权:近两年来,玉米临储政策的弊端进一步凸显,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要求。

    一是“托市”收购量价齐涨严重扭曲市场机制。2007至2014年,我国连续4次提高了带有“托市”性质的玉米临储价格,累计涨幅达到49%,导致收储价格远高于市场均衡价格。

    二是人为制造玉米、大豆不合理比价误导资源错配。2008年以来,玉米临储价格提高幅度高于大豆收储价格涨幅近20个百分点,传统大豆产区纷纷压缩大豆改种玉米,种植结构严重失衡。

    三是国内外市场价格严重倒挂导致进口激增。受玉米临储价格提高和国际市场价格持续下行的影响,国内玉米比国际价格高600至700元左右,导致玉米及其饲料替代品(大麦、高粱)进口大幅度增加,严重冲击了国内玉米市场。

    四是巨量超额储备导致资金使用低效和财政负担加重。2012至2014年,国家玉米临时收购资金从610亿元增加到1866亿元,两年内增加了2.1倍,占三大谷物收购总金额的52.3%。

    记者:我国玉米临储政策调整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向是什么?

    黄汉权:玉米临储政策归根到底是价格支持政策,它被赋予托市、保价、增收等诸多功能,负荷过重,导致价格作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功能严重丧失,改革就是要给价格支持政策“减压减负”,也就是说,要把农产品定价权交给市场,实现价格反映供求、引导资源配置的信号功能与政府补贴的利益调节功能相分离。

    记者:改革后如何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如何推进玉米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黄汉权:在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刚性上升、国外低价农产品进口冲击的背景下,按“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原则调整玉米临储政策,要稳定和发展农业,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必须增加玉米生产者补贴,以弥补成本上涨和价格下跌对生产者利益的侵蚀。当前,我国扩大农业补贴规模不仅有财力基础,也有可利用的国际规则空间。

    与玉米临储政策改革相配套,要稳步推进玉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通过鼓励支持大豆和青储玉米种植,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要采取深加工转化一批、养殖过腹一批、对外援助一批、休耕补贴一批等“四个一批”措施,给大量的玉米库存找到出路,以最小代价和最有效的方式消耗玉米库存,推动玉米产业健康发展。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3717.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