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大年初一,海南省陵水县光坡镇章宪村村民李连义一家就开始在地里忙活。跟他一样没歇着的,是该镇从事圣女果生产的4000多户果农。作为全国最大的圣女果生产基地,每年冬季,陵水县会向北方市场输送10万吨以上的圣女果。“陵水圣女果”已经成为海南冬菜供应农产品中一张靓丽名片。
元旦刚过,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河南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方案》,着力把该省建设成全国重要的现代化口粮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先行区,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650亿公斤以上,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主要农产品基本实现安全、绿色生产,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万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老百姓最关注的“米袋子”、“菜篮子”呈现出丰产丰收、供应充足、价格稳定的形势。从城市商场到乡村集市,粗粮细粮一应俱全,蔬菜鱼肉水灵新鲜、副食零食令人目不暇接——中国人从“有啥吃啥”变为“吃啥有啥”。
粮丰天下安。连年丰收,农产品充足供应的“三农向好”之势,夯实了我国进入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过程中“全局主动”的信心和基石。
粮稳民安:农产品供应能力迈上新台阶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有专家做过一个形象化的比喻,如果把13.6亿多张嘴合在一起,有超过两个足球场那么大,每天需要吃进40万吨的食物。因此,对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粮食既是生活物资,更是战略物资。
农业丰收,粮食保障是“定海神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千方百计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财政和全社会的投入,充分调动各级政府重农抓粮和亿万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积极性,我国的粮食生产在“十一五”较高起点上再上新台阶。
统计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产量连续3年超过1.2万亿斤,高点爬坡,来之不易。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已连续12年增产,长时期连续增产,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罕见,世界上也罕见。作为全球人口数量第一、粮食产量第一的大国,创造了让世人称叹的中国奇迹。
目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粮食人均占有量达到450公斤,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有效满足了消费需求,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值得一提的还不止是粮食。
“世界上三条鱼就有两条是中国养的,两个苹果就有一个是中国产的。”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目前,我国人均占有880斤粮、130斤肉、1100斤菜、60斤牛奶、40斤禽蛋和94斤水产品,除去牛奶,以上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015年,我国生产出了561万吨棉花、3547万吨油料、12529万吨食糖、8625万吨肉类、2999万吨禽蛋、3755万吨牛奶和6690万吨水产品,肉类、禽蛋、水产品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