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打开新局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15    资讯整理:爱农网    

    山东:做好农业提质大文章


    山东是农产品生产、出口和消费大省,近年来,为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山东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这一主线,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努力做好农业提质大文章。

    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着力在农业基础“提质”上下功夫。耕地质量、生态环境、设施条件是农业提质的“根基”。据了解,山东较早启动实施了耕地质量提升工程,重点推进土壤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地膜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治理和重金属污染修复等六项工作,当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7000万元,今年试点县范围已扩大到35个;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累计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县128县次,生态循环农业基地1200多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500多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1300多万亩。

    强化监管体系建设,实施品牌培育工程,着力在产品“提质”上下功夫。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提质的综合表现和直接成果,面对市场和消费者的直接检验,因而是农业提质的核心工程。为此,山东公布了《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并配套发布了四个管理办法,明确了属地政府、生产经营主体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在全省实施了“禁限用农药定点经营”和“可追溯管理”两项制度。健全、配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监管队伍,构建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监管、执法和监测体系。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着力在主体“提质”上下功夫。山东依托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势,以确立主体标准、开展示范主体认定、出台扶持政策、加强跟踪服务与监测等为手段,大力培育和规范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已发展到9220家、农民合作社14.4万家、家庭农场4.1万家。全面加快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扎实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力促进了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活力和对产业的带动示范作用。今年将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土地经营规模化率将达到40%以上。

    创新思维方式,加快思路转变,着力在工作理念“提质”上下功夫。山东共编制了22项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分别确立了系统推进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行动计划。并提出了在工作指导方式上加快实现“四个转变”、在发展思路上加快实现“五个转型”,指导工作更加注重生产关系改革调整、更加注重全产业链整体谋划、更加注重新型主体培育、更加注重市场引导和法治手段,并努力在要素投入、生产方式、经营形式、目标导向和农业功能上实现发展思路新的转型。

    上海: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2015年年初,上海市被农业部正式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上海决定从2015年起,通过实施两轮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坚持规划引领,明确示范区建设责任主体。近年来,上海多功能都市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短板”和“瓶颈”也凸显出来。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补贴已接近“天花板”,资源和环境的“紧箍咒”越来越紧,农业生产成本对农业的挤压日益明显,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农民老龄化问题突出。据介绍,上海在编制三年行动计划时,重点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和实行项目化管理来破解“短板”和“瓶颈”。结合上海都市农业特点,新增了8项指标,形成了7大类32项建设指标,并梳理出17项指标作为核心指标。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将工作重心下移至区县,以区县作为示范区建设责任主体。

    提升生产能力,夯实示范区发展基础。稳定粮食和菜篮子产品供给。上海开展8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划定和建设工作,将规模连片、耕地肥沃、设施配套的基本农田优先划入粮食生产功能区。通过项目聚集,三年内新增粮食烘干能力3万吨。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依托全市永久基本农田,围绕16个农业乡镇,聚焦50个片区,计划新建完善粮田设施60万亩,菜田设施12万亩。目前已建成了一批千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到2015年底,全市共发展各类家庭农场3829户,其中粮食生产家庭农场比上年增加27.56%。

    转变发展方式,激发示范区建设内在活力。加强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重点打造浦东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崇明生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上海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营造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良好环境,着力培育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支持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产品。深化农业生态治理和保护。制定下发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聚焦农业用水安全和提高用水效率、化肥农药减量化、畜禽污染综合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等关键问题,通过整治田间窝棚搭建和不规范畜禽养殖,不断改善和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提升耕地地力。开展支农资金政策整合。自2014年底以来,上海市农委和市财政局将原有的48个涉农专项,以功能导向为原则整合设置为7大政策专项,通过优化结构,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切实调动区县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宁夏:聚焦“一特三高”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宁夏自治区突出特色,精准发力,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高品质、高端市场、高效益的“一特三高”发展路子,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悉,2015年,全区粮食产量达到372.6万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67元,人均粮食、蔬菜、牛奶、牛肉、羊肉占有量均居全国前5位,特色优势产业占农业总产值、农民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86%和43%。

    突出优势产业,推动转型升级。自治区聚焦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优质粮食、草畜、蔬菜、枸杞、葡萄“1+4”特色优势产业,精准施策,重点推进。在优质粮食产业方面,在北部引黄灌区重点示范推广“复种两熟”、高产创建、绿色增产技术模式,优质粮食比重达到95%以上。在中南部地区发展旱作节水高效农业,每年推广春秋覆膜200万亩。在草畜产业方面,全面推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标准化规模养殖达到53%。在蔬菜产业方面,重点推进蔬菜标准园创建和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在枸杞产业方面,以小产区精细化管理为重点,狠抓质量监管、品牌保护和市场规范三个环节,打造宁夏枸杞产业升级版。在葡萄产业方面,坚持小酒庄、大产区发展模式。

    加强政策引领,完善投入机制。自治区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对特色优势产业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精深加工等关键环节进行精准扶持。2015年,全区整合支农惠农资金35.8亿元,涉农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2%,农业保险实现特色优势产业全覆盖,保险金额达到3.6亿元。

    健全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支撑。自治区成立了由农口部门厅级干部担任组长的产业指导组,由首席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服务组,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产业协会,形成了“两组一会”推进机制。鼓励农技人员创办、领办、承包经营实体1038个。大力推广“粮食银行”、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模式。坚持农科教协同创新,启动实施了农业新品系、新品种选育“十大专项”,创建12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特色优势产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坚持以农机化助推农业现代化,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9%。

    加快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自治区率先在全国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形成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三权分置的“平罗模式”,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的“金凤经验”。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区土地流转面积291.4万亩,占承包土地总面积的26.3%。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在土地流转、项目承接、示范场创建、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全区家庭农场达到1754家,农民合作社发展到4695家,带动了全区53%的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3431.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