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白盆珠镇地处莲花山脉,这一带多是丹霞地貌的石头山,很多地方都无法栽种植。多少年来,这里的村民因为缺乏地方栽种农作物而生活困难。3年前,我国生态农业学专家刘宗超博士与惠东人杨天送尝试着在白盆珠镇栽种武夷山岩茶。一年半后,岩茶有了收获。2014年,岩茶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日前,刘宗超再次来到白盆珠镇考察当地村民种植的岩茶。他表示,现在岩茶已经在惠东南迁栽种成功,这是武夷山岩茶成功外迁的第一站,未来,莲花山脉居住在丹霞地貌的村民,都有机会栽种岩茶致富。岩茶第一次走出武夷山落户到惠州,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谁将岩茶带到惠州?
为岩茶南迁,每半个月来一次惠州
岩茶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乌龙茶中的极品,主产区在福建武夷山。武夷岩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武夷岩茶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据史料记载,武夷岩茶在唐代就已被作为馈赠佳品,宋、元时期已被列为 “贡品”。3年前,谁也没能想到这样的名茶能跟白盆珠沐化村这一片石头山扯上关系。
惠东县白盆珠镇沐化村,丹霞地貌的小山随处可见。新种的茶苗已经长到四五十厘米高,从山顶如梯田状延伸至山脚。这天,茶园里热闹起来,一大群人来到茶园考察,领头的就是刘宗超。“这是水仙。”一下车,刘宗超看到小茶苗,一眼将茶苗所属品种认了出来。作为著名岩茶研究专家,被誉为“当代茶王”的刘宗超,对岩茶再熟悉不过了。岩茶从武夷山迁移到惠东白盆珠,离不开刘宗超的努力。当岩茶南迁至惠东的计划启动,刘宗超更是频繁造访沐化村。“差不多每半个月就要来一次,已经记不清多少次了。”
“从荒山野地到种出金奖品质的岩茶,说明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刘宗超介绍,4年来,惠州岩茶茶园土壤有机质从 1.28%增至3.1%;全氮从0.112%增至0.152%;有效磷从9.9ppm增至114ppm;有效钾从101ppm增至349ppm;有效锌从未检出增加至1.44ppm;有效铁从5.65ppm增至20.4ppm;有效锰从4.28ppm增至6.16ppm;而砷、镉、铬、汞、铅均保持无公害标准内,土壤肥力从5~4级,提升至2~1级 (偏1级)。“这已经成为最肥沃的茶园,为惠州岩茶成功夯实了土壤基础。”刘宗超说,最开始茶园采用了微生物工程改良丹霞地貌的沙包土,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腐熟土壤、降低土壤容重提高热容量,改良后,土壤肥力和元素均大幅度提高。
岩茶为何南迁?
倒春寒常令武夷山岩茶减产
在武夷山,岩茶的种植恪守着地域观念:“三坑两涧”、“正岩、半岩、外山”……离开武夷山一定区域,岩茶口味大不相同,离开武夷山,更加不可想象。刘宗超在武夷山岩茶界深耕10余年,对岩茶非常熟悉,他为何会将岩茶南迁呢?为何又会选定惠州?
刘宗超是一名生态学农业专家。21世纪初,因一直沿用的“客土种植法”无法延续,武夷山岩茶面临减产降质等危机时。为了帮当地茶农解决难题,刘宗超200多次深入武夷山腹地,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和不断地试验,破解岩茶生长的“秘方”,成功研发了岩茶的“现代客土法”。这种方法即有效运用生态还原技术培育土壤,提高茶树根际微生态适宜度,确保茶树的大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均衡供给。由他指导栽种和加工的东方丹霞牌武夷山岩茶,在2007年和2008年的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连续两年获得金奖。2007年,他指导栽种和加工的500克红袍王更是拍出15万元的高价。
“随着气候的变迁,武夷山这些年倒春寒严重,岩茶时常减产。”这是促动刘宗超思索岩茶外迁动机之一。另一动机,是刘宗超看到了武夷山岩茶发展的局限。为打破局限,在“现代客土法”等现代科技基础上,他开创性地提出了“武夷岩茶无边界”的概念。“只要有气候适宜的丹霞地貌,就能种植岩茶,只有岩茶外迁,才能有所突破。” 为何选定惠州?
莲花山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适宜岩茶生长
刘宗超与惠东人杨天送一拍即合,成就了岩茶南迁至惠州。
今年51岁的杨天送,曾是一名粉蕉种植者。他于2006年种蕉,2007年因为台风跟霜冻全部被摧毁。投下的几百万元也血本无归,那时候,杨天送对农业种植感到害怕。这次损失,让做了半辈子农民的杨天送开始对自己的种植方向做出新的思考。原本就喜欢喝茶的杨天送,结识刘宗超后,对岩茶的认识日益加深。“找个地方种点岩茶。”成了杨天送与刘宗超的共同认识。
武夷岩茶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自古以来,岩茶的种植就很少走出武夷山。而这次在刘宗超的倡议下,杨天送决定让岩茶走出武夷山,尝试着在别的地方栽种。
两人在广东各地考察,选择适宜岩茶生长的地方。很快,他们相中了有着“丹霞山第二”美誉的河源霍山。就在项目准备启动时,一次偶然的谈话,让岩茶意外落户惠东。
得知杨天送要种岩茶,我市农业部门有人建议,白盆珠一带也是丹霞地貌,可以试种一下。杨天送觉得也有道理,白盆珠是家乡,如果能试种成功,也能给家乡村民带来很大的好处。
刘宗超相中了白盆珠镇沐化村一片山地,通过数据检测表明,当地的地质条件非常适合种植岩茶。刘宗超认为,这个地方丹霞地貌典型、气候温湿度适宜、沙包类土壤尤其适种岩茶;莲花山早晚云雾缭绕且温差大、阴雨天较多,往北均属于西枝江上游的高海拔山区,森林覆盖率高,无任何工业,无水土流失。这里无论是气候、环境、土壤、水质,都是种植岩茶的好地方。
岩茶南迁非易事
首次加工的茶叶入口又苦又涩
在刘宗超的指导下,杨天送开始了岩茶试种,他在白盆珠镇沐化村租下了五百亩山地。
万事开头难,要在荒芜的石头山上动土更是难上加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这里每天都是机器跟石头打架的声音,当时在村民们看来,这简直是一件疯狂的事。因为石头山,野草都不多长,大家都认为不可以种茶。令村民没有想到的是,杨天送种上去的茶不仅活下来了,而且长得有模有样。春茶采收时节,茶园里的工人们都忙着采收茶叶。
当年,杨天送在茶园栽种了6个岩茶品种,武夷山迁栽铁罗汉、北斗、肉桂、水仙、奇兰、黄观音等名枞。为保证出茶品质,杨天送还在山上建起初、精加工一体化的规模化加工厂。茶叶加工好后,杨天送就迫不及待试尝,可是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我不知道这个茶等它褪火后会回甘,做完后一喝,又苦又涩,喝下去后都不像茶。这怎么办,我完了。”将自己全部身家都投进去种茶的杨天送,万万没想到自己种的茶如此难以入口,这可把他给吓坏了。后来杨天送才知道,岩茶的制作并没那么简单,有几十道工序,刚焙完火的茶,还要等其慢慢褪火,再多焙两次火,才能够喝。
为了保证质量,刘宗超将他在武夷山培养的几位制茶技师请到白盆珠,对采青、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等每道工序严格把关。刘宗超又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为惠州岩茶的制作培养出了惠州本土的制茶师。
2014年,听说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在10月下旬举行,杨天送9月份寄了茶叶到农业部做农残等多项指标检测。“拿到检测报告,看到各项指标都达标了,就把茶叶寄到北京参展。”没想到杨天送送去的铁罗汉在2014年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名优茶评比中一举夺魁,获得金奖。
刘宗超表示,铁罗汉是岩茶之首,这个白盆珠的丹霞地貌,最适合铁罗汉的种植,铁罗汉在惠州的土地上展现出来最好的生物特性。
岩茶南迁波折多
2006年曾引种岩茶,却被农民改成菜园
“岩茶在惠州种植成功,将打破武夷山岩茶一家独大的格局。”刘宗超说,当惠州岩茶2014年拿下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时,就代表了他所倡导的岩茶外迁计划的成功。“惠州是武夷山岩茶成功南迁的第一站。”历史上,茶叶南迁并不少见。刘宗超介绍,浙江湖州顾渚山是唐代的制茶中心,每年清明节前,大批顾渚山所产紫笋茶被运往皇宫。因气候变化,到了宋代,制茶中心南移至武夷山脉东南面的建州 (今福建省建瓯市)。由于那时建州武夷山的茶好,品种多,品质佳,口感清香甘醇,故被列为皇家贡茶。
其实,刘宗超并不是近年才将岩茶引进惠州。2006年,他就曾将岩茶引种惠城区一个镇,由于当地农民缺乏认识,把茶苗圃改成菜园。“当时我看到农民不识宝,心里好失望。”刘宗超说,此次岩茶南迁至惠州成功,关键在于肥料和丹霞地貌。“这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气候温湿度适宜、沙包类土壤尤其适种岩茶;此外,使用‘现代客土法’土壤改良到位,有机肥料丰富,再加上白盆珠处于西枝江上游水源好,属莲花山主峰附近的丹霞地貌,海拔适中。”刘宗超说。
由于适宜的气候、地质、地理和土壤与刘宗超生态还原技术的有机结合,沐化村的岩茶种植仅仅3年,茶园长势相当于武夷山6~7年的茶园,岩茶的品种特征得到了完整保持,其口感也与武夷岩茶的水平相当。
岩茶南迁的下一站
不局限于惠东,丹霞地貌都可种
在刘宗超的眼中,岩茶南迁并不仅仅局限于惠东。“这几年,我们经过实地勘测,初步确定惠东县白盆珠镇、多祝镇一带的绿色生态廊带大约有二十万亩适宜种植惠州岩茶的丹霞地貌山地。”除此之外,惠州惠阳区、大亚湾区也存在不少适宜种植岩茶的丹霞地貌。“这些都是我们眼中的宝地,都可以种植岩茶。”
刘宗超心中还有更大的打算。“惠州岩茶的推出,不仅是一项茶树移栽的科技成果,而且是为推动中国岩茶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他的试验表明,与武夷山丹霞地貌及气候、土壤、水质条件相同相似的自然环境,都有可能栽培岩茶树种。且岩茶可称为茶中贵族,在全国有很多岩茶爱好者,如能在更多的地方推广种植加工,能提高荒山资源利用、提高农作物经济价值、助农增收。“广东、江西、湖南、贵州等省市都有广阔的丹霞地貌,惠州的成功表明,它们也可以种植。河源的越王山、霍山,梅州的五指峰乃至韶关的丹霞山,如果在这些地方将岩茶种植推广开来,就可培育打造出独具广东特色的‘岭南丹霞岩茶’。”如今,刘宗超已经有了这样的计划。
惠州岩茶的发展
成立合作社,带动农民和企业种植
选送的岩茶铁罗汉能得到认可,对杨天送来说是一剂强心针,增强了他在惠东种植岩茶的信心。在2015年11月份惠州现代农业博览会上,惠州岩茶受到不少茶客的喜爱。为了让更多的村民致富,杨天送组织成立了惠州西枝明珠岩茶合作社,带动当地农民和企业种植岩茶。
作为白盆珠镇双金村的农民,赖祝平也开始栽种岩茶。赖祝平表示,他看到杨天送栽种岩茶已初见成效,他就在村里栽种了400多亩岩茶。从来没有种过茶的赖祝平,从选地、验土壤、选种、选肥料、制茶,都是由刘宗超把关,赖祝平觉得在技术上有了保证后,他才敢投入这么多钱来种岩茶。据了解,在杨天送的带领下,目前惠州已经建立岩茶苗圃100多亩,新开垦种植岩茶2200多亩,到今年年底,惠州岩茶种植面积可达2700亩。在3~5年内惠州岩茶的种植面积可达到数万亩
杨天送准备通过公司+合作社+村民的经营方式,走一条借群众之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希望武夷岩茶,能在惠东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惠州岩茶的意义
扩大惠州种茶面积,丰富茶叶种类
惠州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李惠陵表示,白盆珠镇是惠州第一个引种岩茶的地方。惠州原有的岩茶,大多是生长在石头边土层较厚的地方,属于绿茶。杨天送引种的岩茶是直接生长在风化的岩石上,能吸收更多的矿物质,制作出来的岩茶是属于一种半发酵的乌龙茶。
李惠陵表示,生长在白盆珠镇丹霞地貌的岩茶,能获得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填补了惠州这方面的空白,说明惠州适合栽种这种岩茶,对当地农民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惠东莲花山脉一带,都属于丹霞地貌,如果都能或者大部分能种上岩茶,就能拓宽惠州种茶面积。惠州原本只有绿茶、红茶、铁观音和少量紫芽茶,现在又增加了岩茶,丰富了惠州的茶叶品种类型。当地政府可以加大推广力度,加强培训茶农,提高制茶的水平。此外还要进行品牌推广,让茶农获得最大的效益,把惠州岩茶推广出去,拓宽农民的致富道路,让老百姓受益。
相关链接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貌特征。丹霞地貌因常年水流侵蚀及不断坍塌,土层较薄弱,保水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