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岁末,追寻流逝的时光,照例成为每一个人清晨醒来,有意无意间脑海里便会跃出、浮现的画面。
置身一个乡土社会面临深刻转型的年代,身为一介“三农”事业发展的职业见证者、记录者,在这样一个岁末,我们渴望追寻的不仅是中国农村在2015年再度创造的改革新希望、赢得的发展新空间,更加渴望追寻这新希望与新空间的创造者的脚步。
2015这一年,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领域,旨在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改革与创新悄然可见。在乡村,每一个行政村、每一个农村社区,都有动人的故事在演绎,每一个故事里,都凝聚着普通党员和基层干部的辛勤付出。
2015这一年,从年头到年尾,党和政府对于“三农”事业的指导,未曾停歇。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等文件,这些文件,既有顶层设计,又有任务部署,聚焦存在问题和发展短板,积极回应农民、农业和农村期盼。与此同时,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农业部等相关部委,均根据这些纲领性文件,出台一系列配套的操作性文件,为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300多万名村干部、将近20万名大学生村官和一大批从机关选派下去的驻村干部们,指明了改革方向和工作重心。
制度供给唤醒干部作为意识。于是,这一年,村庄里的故事这般上演,故事里的村官如是履职——
改进作风,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忙入户
根据《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要求,2015年,一大批机关优秀干部被选派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些“第一书记”们,到村先入户、调研有反馈,不仅扑下身子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做好协调工作、培训工作,而且帮扶村民不忘促进党建,指导村务不忘精准扶贫。他们,为任职村带去的不仅是资金与政策扶持,更是发展的新理念、扶贫的新思路;他们,不是取代了“两委”村干部,而是拢起了散乱的原班子、展示了工作的新方法,把服务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身先士卒,转变方式,“两委”干部忙示范
《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着重指出,要积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延伸农业产业链,培育壮大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事实上,无论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还是长城内外、腹地边陲,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均有尝试和作为。期间,大量行政村的大批村“两委”干部表现踊跃,不仅积极扶持、促成各自村庄的种养大户转型,而且主动投身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大潮,带头领办家庭农场以及专业合作社等,成长为带动产业发展、带富一方群众的先锋模范,他们领办的家庭农场遍布广袤田野,成为村干部“干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的现代农业示范舞台。
创新制度,激励作为,大学生村官忙历练
大学生村官计划自2004年在全国10个省区市率先实行以来,迄今已走过11个春秋,制度创新迫在眉睫。“3年期满后,我们怎么办?”出路问题一直是大学生村官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政策制定部门自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以来,一直致力探索的重点。江苏、山东等地将大学生村官制度与选调生制度相结合,在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的实践中走出一条新路。受到激励的大学生村官不负组织、不负韶华,更加积极适应岗位、适应角色,从入户调查到代办证件,从配合“两委”日常工作到参与基层组织建设,从宣传普法到调解纠纷,从组织文化活动到成立公益社团,从结对帮扶到发展产业,全方位投身“三农”建设事业。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国务院力促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农村电商发展风起云涌,大学生村官群体表现格外出色,涌现出更多成功创业的村官电商,领衔农村电商事业发展,闯荡农村电商市场,将各自村庄的特色农产品成功销往全国各地。
举办论坛,成立联盟,大学生村官勤创业
火热的7月,全国大学生村官的优秀代表汇聚江西省南昌市湖坊村,以“新农村·新机遇·我创业·我成长”为主题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在此举办。本次论坛提出,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并宣布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工作委员会(简称“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旨在团结全国大学生村官和关心支持大学生村官成长的社会各界人士,搭建全国性大学生村官创业指导、交流平台。本次论坛发布的《2015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大学生村官180960人,进入村“两委”班子76936人,共有22706名大学生村官创业,创办项目16953个,领办或合办专业合作社4293个,为农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21412个。作为新农村建设生力军的大学生村官,开始肩负起激发农村创业活力、繁荣农村市场经济的重担。
加强培训,提升素质,新型职业农民数村官
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2015年农业部决定为农民办理的12件实事之一。培训计划周密、部署得力、落实顺利,经过示范培训,一大批村“两委”成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提升了致富本领,增进了带富能力。在接受培训的“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协同的新型职业农民中,万名现代青年农场主的身影格外引人瞩目,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培训课程包括职业素养、创业能力、政策法规、产业发展和案例教学等方面内容。这些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青年农场主,受训回村后,积极创业兴业,致力现代农业发展,成为造福一方的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
确权登记,引导流转,规模经营成富民途径
《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意见》指出,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5年在3个整省和27个整县试点的基础上,再选择9个省(区)开展整省试点。与此相伴,关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政策随后出台,伴随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发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稳妥中前进。各地村“两委”干部一边推动确权登记颁证,一边引导村民流转土地,在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方面积极作为,培育、催生出一大批致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
发掘资源,盘活资产,田间村头有美景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延长农业产业链,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价值,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国农村旅游观光资源丰富,各地村“两委”干部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掘乡土资源、改善基础设施、引入社会资本,巧打假日经济牌、生态休闲牌,发展休闲农业、养老事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带富了乡亲父老,而且守住了秀美山川、留住了故土乡愁。期间,村干部们从自发到自觉,创造性地盘活农村闲置老民居和闲散宅基地资源,有的利用惠民政策,就地改造闲散宅基地,解决困难农户住房问题、提供党员活动空间、搭建群众议事平台;有的成立民居租赁合作社,引入社会资本,兼顾保护与发展双重需求,促成村民创业与就业。
传承技艺,繁荣文化,产业发展有看头
伴随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冲击,原有的乡村文化逐步遭遇瓦解,一些优秀文化传统正在丧失,留住乡村文化之根,已成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但是,究竟怎样才能做好乡村文化传承?传承文明与发展村庄、致富村民是否互斥?活跃在“三农”事业一线的村居干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们或是利用特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村庄特定文化氛围,或是利用本民族的民间工艺传承打造村庄特色影响力,因地制宜,发掘优秀村落文化,善加创新发展,用于治村兴村的实践,不仅兼顾了传承技艺与繁荣文化、发展村庄与致富村民,而且面向未来培育了新村民、建设了新农村。
修订村规,兴村新民,乡村教化有新意
千百年来,村规民约对村民的行为始终具有很强的规范性,维护着农村社会的基本秩序,对协调村民的行为、以引导的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纷争具有重要作用。浙江省天台县通过修订和规范原有村规民约,培育社会道德,弘扬文明村风,全县300多个村由此走出一条社会管理新路。无独有偶,山东省曲阜市息陬镇不拘一格推出全民修身《三字歌》,印成不干胶贴纸下发农户,不仅收到化解纠纷、美化环境的功效,而且引来上海市金山区星火村村干部取经。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各地传统的村规民约逐渐与社会发展新内容有机结合,进而发展出形式多元、内容创新的新型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这些新型村规民约体现着更为文明、更为丰富的价值意义,成为彰显乡村教化价值的重要治理手段,成为激荡乡村民主自治管理的活力因子。
选拔乡贤,培育干部,村官遴选看德才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农村优秀人才大量流向城市,留守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参与村级事务能力弱。为扭转乡村治理主体弱化的现状,中央明确提出“人的新农村建设”要与“物的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浙江省绍兴市对此的回应具足创造性:他们充分发掘并利用新乡贤群体优势,以新乡贤文化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以新乡贤的威望与经验、学识与专长支援新农村建设,一批有威望、有能力、有德行、有知识的乡村贤达之士被吸收到村级组织中来,承担起村级事务管理工作,逐步促成从能人治理到贤人治理再到众人治理,从经济治理到社会治理再到文化治理的村民自治转型。他们的做法成系统、可操作,启迪了越来越多地方的村干部遴选工作。
从严治党,夯实基础,村务考评看勤廉
《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通知》、《关于深化县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力解决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发布后,不仅各级领导干部立行立改,观念、作风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转变,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也积极对照文件精神,改善言行、改进作风,自觉适应从严治党新要求,针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勤廉监督、履职管理,亦随之强化、细化。各地均强调从严惩处村干部的贪腐行为,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该区将个人事项申报拓展到农村基层干部,力争杜绝小官巨腐现象。
建档立卡,多元施策,精准脱贫看长效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为此,各级党委、政府注重选派干部挂职、驻村、蹲点,致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调综合施策,巧借“加减乘除”法,形成扶贫攻坚合力,扶真贫、真扶贫。广大驻村干部、“两委”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则踊跃作为,积极探索适合自己村庄特色的“加减乘除”扶贫路径,算好“加”法全力助农增收,做好“减”法改善生态环境,把握“乘”法放大综合效益,利用“除”法革新发展方式,在力争同步实现发展特色产业脱贫、结合生态保护脱贫、探索资产收益扶贫等方面,均做出务实、有效的尝试,各地先后催生出一大批扶贫示范先进村。
倡导公益,活用载体,乡村治理重创新
《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提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村社会文明水平,形成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四川省绵阳市石洞乡创建劳动力互助信用社,贵州省岑巩县代店村制定公益积分兑现服务细则,两者均以爱心积分助推志愿服务,致力探索旨在加强干群联系、帮扶困难群体、培育公益精神的做法。
活用载体是乡村治理创新的又一表现形式。移动互联,业已成为深刻影响城乡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拥抱新技术、运用新载体的潮流中,并不缺乏脚踏农村大地的村干部的身影。积极运用移动互联技术促进村庄经济发展、促成村务管理转型的案例正在各地乡村层出不穷。这种尝试与努力,在早期典型表现为利用QQ群尝试沟通民情、公开村务,继之而来的是为缓解卖难、促销农产品设立的半公益性质的村官微博,到如今政务微信在越来越多的行政村村干部群体中逐渐流行。
依法治村,赋权于民,村级民主重公开
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到农村,就是推动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搭建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平台,把事后监督变成事前公开,村里的事儿村民商量着办,真正把决策权还给群众。各地农村从实际出发,纷纷试点,尝试解决民主协商究竟协商什么、谁来协商、怎样协商的问题。江苏省新沂市在全市253个村和10个社区推行民主协商制度时引入“罗伯特议事规则”,不仅取得良好协商成效,而且在征集民意、聚集民智、汇集民力的过程中,民主协商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有效手段、改进干部作风的有用之举。
定性定量,因地制宜,美丽乡村重个性
全国首个指导美丽乡村建设的国家标准发布后,美丽乡村建设开始有章可循、有据可考。在实践中,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对照《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继续投身农业部倡建的美丽乡村千村试点工作,针对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领域给出的量化指标,有针对性地展开生活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的建设,根据各自村庄特点配置乡村资源、整治村庄环境,补足发展短板,在拒绝千村一面的基础上,建成一批彰显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创建明星村。
保持风貌,保护生态,绿色转型更科学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并将其融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体系中,使之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动力源泉。据此,各地村干部尝试深入发掘生态资源优势,引导村庄发展转型升级。结合《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精神,多地村干部给出现代农业发展和村庄规划转型的升级换代之道: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强化体验活动创意、农事景观设计、乡土文化开发,提升服务能力,保持传统乡村风貌,传承农耕文化,留住乡村内在美丽。
化解矛盾,注重调解,农村社区更和谐
在农村,由家长里短引发的邻里矛盾、由利益受损引发的村民纠纷,时有发生,“两委”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每每投身其间,坚持运用法治思维通过人民调解制度,调处矛盾、化解纠纷,确保实现“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当地、隐患消除在萌芽”,有效维护农村社区的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凝心聚力、保驾护航。各地农村基层干部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农村调解模式,成为这一年村务工作的又一道风景。以江苏省灌南县为例,该县努力构建多元融合式调处机制,创建起适合新形势需要的“六和调解法”;山东省曲阜市息陬镇则依托“和为贵”调解室、“民情夜会”两大载体,做好新常态下的群众工作。
聚焦民生,加强保障,村居生活更幸福
寒冬时节,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隆兴昌镇联星村的家家户户,都透着浓浓的安居乐业的味道。这个村庄的民生变化,实为内蒙古自治区推动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一个缩影。所谓“十个全覆盖”工程,聚焦民生问题,内容涉及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不独联星村如此,这一年,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回应群众需求,聚焦民生议题,力推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好政策还需硬执行,各地行政村“两委”班子致力推进民生工程,把政策利好落到实处,村里的生活更便利了,村民的日子更红火了……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2015这一年,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在乡野之上筑梦前行的足迹,可以采撷、值得记录的远远不止这些,他们的创造与付出无法穷尽言说。但毋庸置疑,他们在每一个细微处持之以恒的前行努力、变革尝试,假以时日终将塑就乡土中国的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