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降雪降温后,天气终于回暖,但辽宁省瓦房店市闫店乡刘沟果农王桂凤的心却丝毫没暖和过来。本来指望赶着秋菜集中销售的机会,进城把家里的苹果卖一卖,但销售期“一晃就过去了”,她的苹果却连一半都没卖出去。
秋菜秋果集中销售逐年“失宠”,市场需求不再如以前旺盛,已成了不争的事实。但对于菜农果农来说,菜和果还得种。现在问题的关键是,该怎么种?该如何销?
“不舍得吃饭,还得看着卖不出去的苹果闹心”
甘井子区龙鑫社区,华泉街和水泉街交叉路口的秋菜集中销售点,一个月前,这里有十几个秋菜秋果销售摊位,但昨日,秋菜集中销售的最后一天,这里的摊位只剩下零星几个,其中就有王桂凤家的货车。
“我在这儿卖了20多天苹果,只卖了6000多元钱。”面对货车上的一箱箱苹果,王桂凤愁眉不展。王桂凤说,销售期结束了,临时卖果的地方也不让继续卖了。本想去附近早市把苹果卖完,可是没有摊位,“人生地不熟”,只能把苹果拉回家。“没冻坏的,开春还能接着卖;冻坏的,只能放在地里烂掉。”“要是不来城里卖,贱卖给小贩也就几毛钱一斤,这一年白干了。”王桂凤说,货车从城里到乡下跑个来回,油钱就得200元。在城里吃住的花销也不小,她和孩子省吃俭用,舍不得吃饭,还得天天看着卖不出去的苹果闹心。“今年收入真是低得不可想象。家里还有不少苹果没卖完,感觉买年货的钱都不够。”
“产量大不大?销量好不好?刚开始根本不知道”
降雪降温对秋菜销售影响挺大,“赶跑”了不少菜农,昨日记者在几处销售点注意到,只有零星菜农还在继续坚守着卖菜。秋菜集中上市销量“一年不如一年”,菜农果农有很多话想说。
王田成说,每年种秋菜丝毫不逊于“下注”。产量大不大?销量好不好?刚开始种菜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再说收成好也并不代表收入好,量一多,价肯定就得压下去。”在锦绣小区,王田成对着半车白菜直发愁。前几天的大雪天,不少白菜都冻了,本来卖得就不好,这下只能“砸在手里”。
秋菜不好卖,是否可以集中暂存到冷库里?或者卖给对白菜、萝卜有需求的酱菜生产企业深加工?但在采访过程中,不少菜农都觉得,这两个建议实施起来“有难度”。首先,且不说建设冷库以及储存成本菜农能否承担得起,单从储存过程看,大白菜容易干叶、烂叶,损耗特别大,虽然储存到冬季价格卖得高,但根本抵不过消耗成本。另外,尽管大连市有一些企业加工辣白菜出口到韩国等地,但制作辣白菜需要“黄心菜”,大连市普遍种植的大白菜并不适合,因此企业基本都从山东、吉林、黑龙江等地进货。
产销对接“老生常谈”困扰多年
“秋菜刚上市的那几天,小区门口还能看到有卖菜的,但卖了几天,怎么就都没有了呢?”今年不少市民都有这样的感受。实际上,这是为秋菜秋果划了固定的销售地点。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果农表示,允许菜农果农在固定时间到城里销售是件好事,但今年划定的销售地点有的比较偏远,客流量很少,老百姓买菜不方便。而且划定的地方,不少常年积攒的“老客”都找不到了。
在采访中,菜农果农普遍反映,与市场对接不上是他们最大的“心病”,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都得指望着小贩收果收菜。如果家里有车,还能赚个本钱,要是雇车,卖的钱还不够付运费。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农民与市场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狭窄等问题已经存在了很多年。应加强产销衔接,抓好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合理种植。丰富秋菜、秋果的销售渠道,缩小供应链的中间环节,加快农超对接步伐,实现从农田到销售终端的直接对接。另外,还应推广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松散到集中,不但可以提高抗风险能力,还能在获取市场需求信息、销售定价上取得主动权。
对秋菜销售模式进行更好的创新和尝试,菜农果农们“很期待”。在采访中,他们纷纷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理顺秋菜秋果的种植、销售等一系列环节,让他们明年卖起秋菜秋果来不再犯愁。 (大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