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文正在对播种机进行改制。
办公桌上堆起的厚厚的《现代农机与装备》、《农业科学技术》杂志和一副黑色的老花镜,让李跃文看来是一个地道的学者。可打开桌面下的抽屉,里面摆放的测尺、扳手、螺丝锥、电流表这样的机械工具又让人对他的形象琢磨不准。
妻子说他是一个土人,整天的跟农业机具和土地打交道,下乡回来从头到脚都挂着土。村民、农机手和同事却说他一点也不土,是个有水平的农机专家。
操着一口方言的李跃文是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农机推广站站长,助理工程师。1982年毕业于晋东南地区农业机械化学校农业机械专业的他,要求从分配的公社团委书记岗位改派为公社农机管理员。他说:“学为所用,自己就是喜欢摆弄这些农业机械。”
如今,57岁的李跃文在农机推广这个岗位上呆了33年。说起农机推广工作来,李跃文没有直接入题。“武乡的地形是东西长而高、中间低而窄的黄土丘陵山区。土壤多为沙壤土、混黏土和白土,春季雨水少土干。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谷子和薯类。”他说。
从农村出来的他在工作之初还是跑遍了整个县域的沟地和坡地,了解农业的整体情况。
他说:“把握了这些才能决定什么样的农机具适合推广给农民,哪些农机具适合用于土地。”
“自己动手开机器看看。”是李跃文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从新技术引进、试验到示范,从新机具安装调试到维修保养,他习惯了自己上手操作示范。经常是自己演练一遍,然后农机手操作,自己边指挥边跟着机器在土里往返跑。
在他看来,自己就是从土里跑出来的,而这些恰恰是启发自己引进农业机械、改造农机具的灵感,是自己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经验源头。
经过三年的探索,李跃文研究的谷子机械化免间苗播种技术成功运用,打破了“人工间苗”制约谷子规模化种植的瓶颈,间苗用工从每亩3-4个减少到1个的同时亩均减少损耗的种子0.3公斤。这一技术在“全国谷子机械化生产研讨会”上得到了农机化专家的肯定。
说起这些技术和机具时,李跃文总是不自禁地在纸上画图讲解或是蹲下身子作出播种操作的动作。
33年的默默持守和埋头探索,也让武乡这个山区农业县的农机化得到很大发展。从1992年到2014年,化肥深施、机械铺膜、玉米单粒点种、秸秆粉碎还田、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具和农机化技术,从示范推向了大面积应用。
2015年,李跃文得到“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项目资助。妻子李雪玲说:“职位不高、职称不高,但这个荣誉在他心里的位置很高。”对于干了一辈子农机化工作的李跃文来说,他更喜欢自己被称为农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