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多粥少”,大学生“就业难”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除了参加“国考”、参加各类工商企业招聘的传统模式,以及自主创业,大学生们真的“过剩”,没有别的去处了?
现实的回答是否定的。某省高校现代农业人才首个专场校园招聘会,传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来自江、浙、沪等地的151家用人单位“端出”3000余个就业岗位。有的用人单位甚至放出“豪言”:只要涉农专业,我们都要!啥叫“求贤若渴”?这应当就是一种真实写照了。
长期以来,农业留给人们的印象,似乎就是又累又脏的体力活。殊不知传统的农业、农民、农村已经“脱胎换骨”。现在,仅靠一副好身板、一身好体力,早已不能“胜任”农民这个岗位了。只有“爱农”、“专农”,既有文化,又懂技术,还会经营,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称职的当代农民,也就是新型职业农民。
以江苏某市的农业为例,农村集体资产的规模前几年就超过了千亿元规模,“块头”不输给大型国企;又如,以“四个百万亩”为基础,全市90%以上承包耕地实现规模经营,90%以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流转,流转土地中有90%以上流转到村集体,奠定了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股份制的专业合作社、合作农场、家庭农场等成为经营主体,工厂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变成了普遍采用的模式。在一些地方,农民工作签订合同,收入与岗位、工种等级挂钩,最重要的是,还能跟企业职工一样拥有自己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
试想一下,这样的农业还能没有吸引力?近年来,一些“海归”博士纷纷加盟农业,早就发出了信号:现代农业需要人才,就看大学生有没有真才实学了。
吴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