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昆明12月12日电 (徐前 薛丹)“现在几毛钱就能用一方水,很便宜,后期也有人管理,水引到了地里,除了节约成本,种地也省工时。”一位村民兴奋的告诉记者。作为一个资源性、工程性缺水并存的地区,陆良中坝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为半山区、丘陵区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了一些成功经验。
据了解,陆良县按照“科学测算、分类定价、适当提高、促进节约”的定价原则,以全成本水价、运行水价测算为依据,实行国有工程水价由政府确定,末级工程水价由政府指导、合作社内部协商定价的方式。目前,中坝试点项目区微喷灌片经济作物执行水价0.60元/立方米,其他灌片经济作物执行水价0.35元/立方米,粮食作物执行水价0.23元/立方米。对于这样的用水价格,村民们普遍反映价格很合理。
中坝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区地处云贵高原东部陆良盆地西缘,位于珠江流域的南盘江一级支流永清河上游,平均降雨量为983毫米,年内降雨分配不均,冬春(11月至4月)干旱较为严重,降雨仅占全年的13.8%。去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671万元,群众收入主要来源于马铃薯、豌豆、制种玉米等传统作物种植,农民人均纯收入8648元,低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9187元的平均水平。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中坝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促进了农业节水。通过水价杠杆调节作用和节奖超罚机制的建立,增强了群众的节水意识,用水浪费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二是促进了农民增收。项目实施后,每方用水成本由最高5元降至0.6元以下,微灌片每亩水费占纯收入较改革前降低12%,其他灌片降低了8%,每年每亩耕地灌溉工日由8个降至2个,节约了6个工日。改善灌溉面积7960亩,为种植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两年至少可以种5季,亩均年增加纯收入1447元;三是保障了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合理的水价和精准补贴政策,为工程运行提供了经费保障;用水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工程产权的明晰,搭建了群众参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平台,理顺了农田水利设施管养维护机制,落实了管护主体责任,激发了群众管水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农田水利设施“有人管、费能收、坏能修、长运行”的目标;四是带动了农村生产生活观念的转变。通过建立用水专业合作社和明确工程产权,维护和巩固了群众用水管水的自主权,实现了农民用水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等方面的群众自治,突破了长期以来农业用水少出钱或不出钱的传统,保障了工程维护费用来源,带动了农村生产生活习惯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