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收获季节,望着金灿灿的稻谷和玉米,有人欢喜有人忧。今年受玉米临储价格下调影响,一些地方小麦和水稻收购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下跌,部分农民种粮收益有所下降。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价格波动很正常
深秋,在吉林省榆树市广袤的田野里,一些未收割的玉米秸秆在萧瑟秋风中摇曳。记者跟随“兴粮惠农进万家”工作小组走进榆树市五棵树镇安乐村村民赵明标的院子里,两位老人正坐在玉米堆上整理刚刚收回来的玉米。67岁的赵明标告诉记者,他们老两口今年种植了24亩玉米,其中自家有9亩地,又以8000元的价格承包了15亩地。赵明标原指望今年种地能多赚些钱,没想到天气干旱,玉米减产,收购价格下降,除去承包费、农机作业费、农药、种子、化肥等费用,能赚七八千元钱就不错了。
与赵明标种粮收益下降不同,黑龙江五常市五常镇远景村福林屯村民张树元种植水稻的收益还不错。张树元说,他今年种植了60亩有机水稻,其中,自家有15亩地,又以每亩1000元价格承包了45亩地。“村里的种养殖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稻谷,今年约定每斤水稻收购价为2.4元。除去土地租金、人工费等,收入很不错。”张树元说。
粮食丰收后能卖个好价钱是农民的期盼,在粮食收购价格连续多年上涨之后,今年国家不再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并且下调了玉米临储价格。在3大主粮中,玉米种植户受到的冲击较大。据了解,东北地区农民种植玉米收益普遍下降20%至30%。粮食价格波动对部分农民种粮信心带来一定影响。一些农民说,种地仍然是自己主要收入来源,价格下降或者不涨,直接影响收入。
如何看待当前粮食价格的波动,专家认为,粮食收购价格下调或者不再上涨,为市场调节粮价留出一定空间,引起市场波动是正常的。从当前情况看,我国3大主粮仍然实行托市收购,粮食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的可能性不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国内外粮价倒挂严重的态势下,要把握好粮食进口的“度”,要防止低价粮食大量进口冲击国内市场。
一位粮食专家告诉记者,当前粮食价格波动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如粮食大量进口、国内粮食缺乏竞争力等。调控粮食市场需要采用综合措施统筹发力,例如,要处理好产区与销区的关系,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平衡关系,建立起销区对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要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
多元主体参与收购
目前我国粮食收购仍由国有企业主导,大部分粮食流入了国家粮库,“政策粮”市场特征明显。专家认为,当前走出政策性收储困境的一个主要措施是推动粮食储备多元化,在鼓励中央和地方储备做大做强的同时,应多鼓励农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多元主体进入粮食收储市场。
今年粮食价格波动明显有助于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粮食收购,长远来看,多元主体充分参与粮食收储有利于稳定粮食市场,有利于理顺粮食价格体系,有利于稳步提高农民收益。
吉林省榆树市是我国粮食生产第一大县,该市粮食局副局长赵春城告诉记者,今年预计收购玉米200万吨左右,现有空仓容230吨,能满足秋粮政策性收储需求。为了确保农民粮食卖得出的底线,榆树市在充分发挥中储粮、中粮、中纺和中航等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积极鼓励引导流通、加工等各类企业参与粮食仓容建设和粮食收储,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
在榆树市,粮食收购点随处可见。在五棵树镇的一家收购站,许多农民前来销售玉米。收购站负责人石锐告诉记者,今年玉米临储价格下调对他们影响不大,他们计划大量收购玉米,经过整晒后再卖给玉米加工企业或者国有粮库。
作为粮食生产大市,榆树市粮食加工产业发达,两家大型玉米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左右。这两家企业也是榆树市收购玉米的主力。今年玉米价格下调,降低了加工企业生产成本,大大激发这些企业收储粮食的动力。
长春天裕公司是一家生产食用酒精和饲料的玉米深加工企业,每年收储玉米40万吨左右。公司仓储部部长贾景林告诉记者,今年国家给予吉林玉米加工企业一定的补贴,现在企业正在满负荷生产,基本能实现盈亏平衡。
现在一些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企业或者合作社,也正在利用自身的渠道优势和仓储优势为农民提供粮食收储服务。吉林省田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一家专门为农户提供粮食耕种收、田间管理和粮食收储等全程服务的合作社,与中粮集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新粮一上市,合作社统一收购社员的粮食,交给中粮集团代收代储,价格随行就市。这既保障了售粮农民利益,又确保了企业有稳定的粮源。
产销合作待深化
前不久,锦州港、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和中谷海运集团的集装箱粮食班轮航线正式启动,使东北粮食主产区与海西粮食主销区实现了有效对接。
如今,粮食生产区域越来越集中,产区与销区的区域性矛盾越来越突出,粮价倒挂阻碍着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顺畅对接。深化产销合作,充分发挥主产区的粮食资源优势和主销区的市场优势,既有利于保障主产区农民种粮利益,也有利于保障主销区粮食安全。
今年秋粮一上市,辽宁、吉林等粮食主产区就迫不及待地在北京、上海、福建等主销区开展各种各样的推介活动。10月下旬,吉林大米产业联盟在北京召开2015吉林大米新米上市发布会。吉林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说,通过大米供需对接,把吉林与北京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向前推进了一步,搭建起吉林与北京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桥梁。
吉林省榆树市古船米业有限公司是京粮集团为了打造“首都米袋子工程”建立的第一个外购大米的基地项目。公司副总经理朱海峰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已经形成了年加工稻谷20万吨的生产规模,从2012年建成投产到现在,已累计生产大米20多万吨,其中80%销往北京,有效保证了北京市场优质大米的供应。据了解,京粮集团还建设了“北粮南运”大通道,把东北地区的粮食运到福建、广东、四川等主销区,有效促进了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对接。
为了深化产销对接,缓解仓容压力,吉林还采取“引进来”的战略,以优惠政策吸引北京、福建、重庆等主销区粮食企业到吉林建设粮食仓储设施。凡是符合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条件的企业,都允许承担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任务。现在,一些地方储备粮异地储存项目陆续在吉林落地。
粮食产销区之间的合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粮食供需平衡,但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主产区粮食大量库存积压的问题。目前粮食市场出现了国内外粮价倒挂、主产区与主销区粮价倒挂以及原粮与成品粮价格倒挂等现象,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已经成为深化产销区合作的主要障碍,影响主销区企业到主产区购粮的积极性。专家认为,除深化产销合作、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外,还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责任,处理好产区与销区的关系,探索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购销机制。
① 在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齐心现代农机合作社的晒场,刚收的800多亩玉米堆在晒场上。玉米现在不好脱粒,再加上价低,合作社准备过阵子再研究卖玉米的事儿。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摄
② 11月10日,在广西桂平市石龙镇新村一名村民在烘干加工秋粮。眼下,桂平市123万多亩秋粮陆续收获,当地粮食加工企业抢抓农时做好烘干加工储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