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季节到了,秸秆焚烧又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围绕秸秆禁烧,不少地方自上而下层层施压,环保、农业部门严防死守,但焚烧现象仍然屡禁不绝。
今年开始,北京市对秸秆综合利用难度大的山区半山区进行种植结构调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花卉、蔬菜等,从源头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这项工作推进的情况如何?会不会影响粮食安全?记者进行了调查。
“老玉米”改行,秸秆没了
9月中旬,记者在密云县高岭镇石匣村碧水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看到,一片不太平坦的甘薯地,青翠碧绿的藤叶随风层层波动。一大早,石匣村村民赵洪海就来到地里用割灌机为甘薯断秧。
“还有半个多月,甘薯就可以收获了。现在把甘薯的部分秧藤切断,就是要减少秧藤对营养的浪费,使薯块更多地吸收营养,提高甘薯产量。”赵洪海解释。
43岁的赵洪海过去一直与玉米打交道,而今转岗种甘薯,这并非他自己心血来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联手治理空气污染的国家大战役去年已经打响,堵住秸秆焚烧这一重要污染源势在必行。眼下,各相关省市纷纷出台措施,北京更是率先提出山区半山区不可机械作业的13.5万亩农田,在2—3年内告别小麦、玉米等有秸秆作物,因地制宜改种经济作物、花卉、蔬菜等。
赵洪海生活的石匣村,位于密云县东北部的潮河之畔,是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为了保护水源,村民主要靠种玉米过日子。“种玉米棒子太简单了,开春撒把种子,然后就揣着手等下雨,不用怎么拾掇,清闲。”回忆着过去的日子,赵洪海说道。
石匣村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因地制宜,密云县农业服务中心决定帮助石匣村发展甘薯种植。“甘薯抗灾力强,耐旱,耐瘠薄,丘陵山区也能种”,密云县农业服务中心农机管理科科长孙书海说。为了帮助农民顺利“转岗”,密云县派来不少技术人员驻村指导。经过一年试种,不少农民已经掌握了这门技术。
村支书宋宝君介绍,村里成立了碧水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周边两个村建起了1050亩的种植基地。赵洪海把家里的5亩地流转到了合作社,“一亩地租金800元,5亩收入4000元,平常就在这里打工,每天100元工资, 每年也可以挣将近两万元,比种玉米强不少!”赵洪海笑容满面。至于秸秆问题,早已不复存在,“甘薯的叶藤是非常好的饲料,一到收获期都被养殖户‘抢’走了!”
秸秆还田难,农民有苦衷
同石匣村一样,京郊的山区、半山区,主要种植作物是玉米。受地形所限,大型农机上不去,秋收后,留在地里的大量秸秆,以往经常被农民一烧了之。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每年因秸秆焚烧向大气中排放的颗粒物有数十万吨,区域内PM2.5日均浓度平均增加60.6微克/立方米,秸秆焚烧对大气污染的影响非常大。“都知道焚烧秸秆污染空气,我们也不想烧,但不烧又没有别的办法。”赵洪海很无奈。
按照目前的种植情况,一亩地种植玉米4000棵,可产生干秸秆2000斤左右。现在村民逐渐富裕了,几乎家家用上了液化气或沼气,根本不需要秸秆做生活燃料,秸秆对农民没什么意义。“现在种地的都上了岁数,根本没劳力收秸秆!长途运输成本高,养殖企业也不愿意来收!”
为啥不粉碎还田?宋宝君摇了摇头,“抛开机械上不上得去和成本问题,单说我们山区的土壤耕作层太浅,不适宜秸秆粉碎还田这种利用方式!”
针对农民的苦衷,孙书海告诉记者,对于焚烧秸秆的弊端,群众也知道污染环境,并存在大量安全隐患。目前各地出台的“禁烧”措施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监管作用,但非治本之策,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秸秆产生量少的产业,真正从源头上减少秸秆产生量。
作为北京市面积最大的区县,密云需要退出玉米种植面积4.66万亩,约占全市总任务的1/3。目前,这项工作进展顺利,2015年已退出玉米2万亩,明年有望全部完成。
农民得实惠,“禁烧”才长远
据遥感卫星监测显示,今年“三夏”期间北京火点为“零”,调整种植结构效益初步显现。从源头减少秸秆产生会不会影响粮食安全?
北京市农业局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副调研员梁井林表示,北京的经验归纳起来有两条:一是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二是让农民从“禁烧”中得实惠。
目前,北京市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减少秸秆总量,主要是针对13.5万亩山区半山区,而对于平原地区粮食作物产生秸秆,北京强调加大资源化利用。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市种植玉米132.9万亩、小麦35.4万亩,可收集利用秸秆108万吨。其中,小麦秸秆已基本实现综合利用,玉米秸秆80%实现综合利用。因此,禁烧的政策主要针对玉米秸秆。
梁井林认为,长期以来,各地秸秆禁烧主要依靠管和罚,而政府工作也习惯依靠“管”的“硬办法”,造成服务理念缺失。要变管理农民为服务农民,给禁烧找出路。要在“禁烧”中积极引导农民从事高效农业,并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高效农业对传统农业的“置换”。只有禁烧区农民收益增加了,生活富裕了,秸秆焚烧的问题才能彻底解决。
如何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积极引导农民从事高效农业?郝家台村第一书记王海力认为,在这方面政府应当发挥引导作用。
宋宝君告诉记者,在石匣村全面调整种植结构的过程中,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每亩种苗大约600元、肥料120元、病虫害防疫100元……不算农机配套在内,每亩的投入达到800多元。
梁井林介绍,2015年北京市级农业部门安排了一定额度的新农村建设奖励资金,对完成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的区县,给予专项奖励。“坚持让老百姓得实惠,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才能真正行之有效地破解秸秆禁烧难题。”
梁井林说,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一定时刻本着让百姓得实惠的基本理念,立足实际,尊重规律,尤其是农业产业规律,使“禁烧”变成一项得民心、暖民心的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