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创业创新的浪潮,全民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正逐步形成。不过,创业尽管前景美好,现实却并不轻松,尤其是对那些鼓足勇气选择回到三四线城市创业的年轻人来说。
困惑:返乡创业难被理解和信任
“放着一个月八九千工资不拿,回来养鸡,你大学白读了!”父亲气得抡起斧头在桌上砸了个洞。回忆起创业之初遭遇的困难与阻力,江苏盐城市军曼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廖正军不禁感慨万千。
2008年6月,廖正军从扬州大学毕业,进入上海一家软件公司工作,年薪达到了十万。村民都叫他“廖大学”,夸奖他读了好大学、找了好工作,廖正军父母的脸上也很是有光。但是,半年后廖正军的一个举动震惊了乡里乡亲:从上海辞职回家养火鸡。
父亲气得不理他,母亲哭着求他回去上班,女朋友的家人也不看好他,逼迫他们分手。亲人的不理解,朋友的不帮忙,周围的冷嘲热讽让廖正军陷入了矛盾和挣扎中,他说当时感觉自己一无所有,“就是一个光杆司令在孤军奋战,很脆弱也很无助。”
回乡创办了“淘金时代”的王金合曾经是杭州阿里巴巴公司销售人员之一,最初选择到江苏南通创业时,他同样也遭遇了家人的不理解。在开展业务初期,由于办公环境不理想,招致客户的不信任,甚至出现了签完合同对方不给钱的情况。
是放弃还是继续?这是所有创业者在初期都会遭遇的纠结。而在创新意识不足、对失败包容力低的三四线城市,创业者的坚持更加艰难。
对策:当地政府“扶上马送一程”
在大城市读书、打拼的乡村青年,他们大多眼界比较开阔,信息比较灵通,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具有较强的开拓进取意识。如果积极为他们搭建平台,吸引他们回乡创业,势必将会为家乡带来巨大的财富。
青年返乡创业,政府“扶上马送一程”。近日,在“发现双创之星”走进江苏主题活动中,人民网IT频道看到,连云港、盐城、南通、泰州等城市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创业方面的诸多努力。例如,盐城市政府出台“515”人才引进政策等措施吸引大学生、年轻有为者来盐城创业,南通市政府积极推动大学生等各类青年创新创业,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吸引科技人员和留学归国人员到江苏创新创业。
如今,回乡后的廖正军,经过几年的辛苦打拼,他的火鸡养殖事业已如火如荼。同时,感受过回乡创业的艰难,廖正军现在借助自己打造的乡旮旯网帮助和扶持更多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廖正军的妻子,军曼农业科技的总经理鲁曼说,年轻人回乡创业不能光靠年轻人自己的力量,要有一些人帮、一些人拉、一些人扶。正是当地政府在土地和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和帮助才让廖正军走出了最初的迷茫和无助,将公司发展到了今天。
“淘金时代”的王金合在今年也启动了由电商服务到电商创业服务的二次创业。王金合说连自己子女上学的问题,都有领导帮他解决。没了这些“后顾之忧”,他更能全心扑在事业上,拉动更多人就业、创业。
未来:为回乡创业再“添把火”
“木茂鸟集,水深鱼聚”,创业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其发展繁荣需要配套服务的支持与补充。相比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南通、盐城等三四线城市在投融资环境、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劣势。创业企业除了在初创阶段需要政府帮助其解决“后顾之忧”外,在创业中后期的资金支持、人才储备方面同样需要政府的帮扶。
最近,廖正军和王金合都开始频繁奔波于北京、上海与自己的公司所在地之间。对这些已经小有成绩的创业者来说,挺过了创业初期的不被信任,接下来的市场开拓、寻找融资,甚至部署上市是更大的难题。
由此,主政者需时时更新创业创新观念,补足欠缺资源,为这些返乡创业者“铺好路”,为创业创新再“添把火”。
有人如此评价,三四线城市能不能长出企业,实际上决定了中国未来30年的命运。这些中小城市的创新企业,正是中国万众创新创业的基石。如何吸引更多的“凤还巢”,让更多人才会回到三四线城市寻找蓝海,“回乡创业,大有可为”,将成为新的时代课题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