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盖对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地膜残留污染也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日前举行的“新疆生态农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教授严昌荣说,普通地膜在土壤中极难分解,大量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破坏土壤结构,阻碍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运动,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由于缺少残膜回收技术和机制,我国地膜的回收率还不足三分之二,无法生物降解的地膜残留污染了超过60万亩耕地。
新疆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吕军介绍说,截至2014年,新疆共有4700多万亩农田使用地膜,占全国地膜使用面积的近七分之一。经过30多年地膜的广泛应用,导致局部地区棉田被严重污染,影响了棉花出苗率,进而影响棉花生产。
“为了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农田地膜残留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一方面要扩大标准地膜推广,并应用机械化回收手段控制地膜残留污染的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可生物降解地膜的研究,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从源头上遏制地膜残留污染。”严昌荣说。
早在1998年,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就开始使用ecovio地膜。实验结果表明,ecovio地膜不仅可通过生物降解分解为水、生物质和二氧化碳,同时具有卓越的机械性能、保温隔热和保水性能以及良好的耐紫外线性能。与传统地膜相比,它不仅能够保证作物产量,还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从2012年开始,ecovio在欧洲被广泛用于农用地膜,同年被引进中国市场并通过了相关测试。2014年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巴斯夫公司开展合作,在新疆启动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ecovio地膜试验田项目,总面积达到1700亩。目前,棉花、玉米、甜菜、土豆、南瓜和番茄5种作物的试验项目也已在新疆启动。
过去几年,巴斯夫公司与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新疆棉花协会等机构密切合作,大力推广可生物降解农用地膜的使用,并先后在新疆、云南、山东、江西和内蒙古进行了试验,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巴斯夫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郑大庆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疆是中国最大的棉花和番茄种植区,我们热切希望为新疆和全国的土壤保护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