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向农村改革的伟大先锋致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24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一位老人离世而去,但他的名字永远和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对他最好的解读,莫如出自百姓心田的那一句话:要吃米,找万里。我们不会忘

    一位老人离世而去,但他的名字永远和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对他最好的解读,莫如出自百姓心田的那一句话:“要吃米,找万里。”

    我们不会忘记,在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支持下,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将农民群众创造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安徽全省推开,并进而规范为双层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这一探索创新在中央肯定下,得以在全国推广开来,农村改革大业由此展开,中国改革巨轮由此启航。

    万里,这位中国农村改革的闯将,当他2015年7月15日永远离去的时候,留下的不仅是人们对他丰功伟绩的绵绵追思,更有对他推动农村改革的无尚崇敬。他心系百姓勇于改革的伟大精神,必将激励后人为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昂扬奋进。

    推进改革造福农民需要胆识


    邓小平同志曾经这样说:“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从安徽开始,万里同志是立功的。”

    万里同志是中国农村改革当之无愧的先锋,他领导的安徽农村改革,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次艰辛和成功的探索。

    他带头打破“左”的禁锢,率先在安徽省探索农村改革之路,坚定、勇敢地支持农民的改革之举,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让农民重新获得生产自主权,粮食显著增产,很快吃饱了肚子。

    改革,既要排除来自陈旧思维、固化观念的围堵,又要找到真正破解问题、拔除沉疴的实招良药。彼时的中国农村,更需如此。1977年6月,文革中被两度打倒的万里,在邓小平直接举荐下,赴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那一年的安徽,全省农村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生产队年人均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占25%。

    “我这个省委书记怎么当啊。”万里看在眼里,焦灼心中。因此,当安徽有些地方的农民冒着风险,暗地搞起了包产到组、包产到户,事情被汇报到省委时,立即得到了万里的明确支持。

    为了找到让农民能吃上饱饭的正确道路,刚一上任省委书记的万里多次轻车简从,经常不打招呼、不听书面汇报,直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3个月后形成的调研结果是出台“省委六条”,核心内容就是强调“以生产为中心,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允许生产队下分作业组,以组包产、联产定量计算劳动报酬,简称联产计酬”。

    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大包干的事披露出来后,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指责铺天盖地,作为省委书记的万里压力空前巨大。但是面对压力,万里显示了他坚持改革、为民请命的共产党人情怀,甚至做好了再次被打倒的准备。他对夫人说:“(宁肯)乌纱帽不要了。”小岗村的农民永远忘不掉的是,关键时刻万里踏着残雪来到小岗村,出现在乡亲们面前,给他们鼓劲打气。兴高采烈之余有农民不无担忧地告诉万里:“有人打官司要告我们。”万里回答:“这个官司我包打了。”

    一路艰辛走来的农村改革,需要改革者过人的胆识。对于万里同志来说,这种胆识来自于他对农业农村农民实际的深刻洞察,对民生民瘼民愿的深切感受,对造福农民、执政为民的深厚情感。

    为民请命的作为需要担当

    改革需要勇气,需要担当。推进中国农村改革,更需要为民请命的担当精神。

    1980年,调任国家农委主任的万里同志,全面主持农村改革,带着在安徽工作同样的作风,他首先组织农口各部门大批干部赴各省农村调查,倾听农民意见。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和基层干部赞成包产到户,已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无不增产明显。

    答案已然得出,信心更加坚定。

    1981年12月召开的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万里作为主管农业的副总理主持会议。会议的决议作为中央1982年的开年文件,即中共中央(1982)1号文件,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肯定了联产计酬、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正是由于从地方到中央自下而上定型成型,又经过自上而下出台政策部署举措强力推动,到1982年初,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终于取得政治上的决定性胜利。

    这个文件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称之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新型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文件下达后反响很大,农民特别高兴,说是吃了“定心丸”。尤其令人难忘的是,自1982年至1986年,中央连续五年发布的1号文件主题都专门聚焦三农,对农村改革起了独特的指导、推动作用,并由此奠定自2004年至今2015年12个中央一号文件连续锁定三农的发布传统。广大农民更是念念不忘。

    实践证明,步步留印的中国农村改革,带来的是农村生产力的豁然解放,激发的是农民群众生产经营热情的空前释放。在上世纪80年代5个一号文件颁布实施过程中,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就达到8000亿斤,人均800斤,接近世界人均水平。国务院向世界粮农组织宣布,中国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1992年10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万里同志,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宪法,将当时宪法中关于人民公社的提法删去,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的基本经营管理体制长期不变。

    突破框框,不唯本本,只认实际,星星之火般的大包干,之所以能够燃遍全国,靠的正是农村改革播火者始终心系农民、为民请命的勇敢担当。

    悯农知农的根基在民本情怀


    “我们是靠农村起家的,农民是我们的父母,不能进了城就忘了娘了。”这句话,是万里多次动情吐露的肺腑心声。

    对农民爱得深切,对农村爱得深沉,是万里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一贯坚守的品质。如果没有这种沉甸甸的情感,就不会有他当年不顾家人劝阻,坚决把18岁的长子送到农村锻炼,而且明令“如果半途跑回,不许踏进家门”。看似无情却有情,他是这样和儿子深情话别的:“我来自工农,你又回到工农。我从此就有了一个农民的儿子,这样我与农民的关系就更密切了。”

    永远把自己当作农民的儿子,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这是万里这位中国农村改革先锋为什么能够以非凡的政治胆识,大力支持、推广肥西县“包产到户”和凤阳县“包干到户”的做法,积极推动安徽全省农业管理体制变革,为开辟中国农村改革之路,作出重要贡献的力量源泉。也正是因为如此,他领导的安徽农村改革,才能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突破,才能成为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次艰辛和成功的探索。 

    始终为三农发展鼓与呼


    万里同志高度重视三农新闻宣传工作,对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张面向全国农村发行的《中国农民报》一直给予关心和厚爱。1985年,为了在新闻宣传领域不断满足农民增收致富的科技信息服务需要,助力农村改革,《中国农民报》更名为《农民日报》,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报名,万里同志专门撰写《多为农民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的署名文章,对办好《农民日报》作出重要指示,殷切勉励报社编辑记者“替农民说话,帮农民致富”。

    据时任《农民日报》总编辑张广友记述,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以后,温饱问题解决了,但更重要更艰巨的任务是增收致富,农民迫切需要知识和信息服务。万里同志支持中国农民报改为日报,就是希望在这方面多作贡献。

    同时,万里同志站在促进三农发展的战略高度,放眼深化农村改革的现实与长远目标,明确要求《农民日报》:多为农民提供服务,特别是知识和信息服务;更好地做党的喉舌,做农民的挚友;为农村发展商品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如今,可以告慰万里同志的是,创刊36年以来,《农民日报》一如既往地发挥政治优势,坚持党性原则,把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为新闻宣传的灵魂,坚持“替农民说话,帮农民致富”的办报宗旨不动摇,在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努力做好政策指导和信息服务,充分发挥三农新闻宣传“挑大梁、主力军”作用,报纸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处于城乡关系深刻调整的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永远铭记万里同志的教诲,始终以忠诚服务三农为办报理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促进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当前,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正在破浪前行。让我们铭记先贤的教诲,保持改革的精神,在新时期的农村改革发展中一路攻坚克难,不断创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2728.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