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娘:农家女炼成养鱼专家
pH试纸测水质、利用显微镜观察鱼群发病详情、解剖鱼体深入研究鱼群的病因并对症下药、自己配药给鱼苗打疫苗针……这看上去像是专家干的技术活,福建省宁化县泉上镇青瑶村的农家女王文娘却做得熟门熟路。
王文娘今年50岁,近年来,她通过综合开发泉上水库大水面渔业资源,发展生态养殖,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如今,她已然成为当地的生态养鱼专家。她不仅把自己的事业经营得红红火火,还通过技术扶持、抱团发展,带领当地妇女姐妹共同致富。她本人也因此获得县、市妇联授予的“双学双比”女能手、县计生局授予的“妇女创业之星”,以及省妇联授予的“三八红旗手”等多项殊荣称号。
王文娘读过高中,嫁到青瑶后,曾当过小学民办老师,1997年,当选为村妇代会主任。当年,参加了县、乡妇联举办的水产养殖培训班后,她萌生了创业的想法:泉上镇水资源丰富,为什么不搞水产养殖呢?于是,她便承包了青瑶村200多亩的泉上水库进行水产养殖。
刚开始,由于经验不足,王文娘只是在水库投入鱼苗,让它们自然生长,到了年底再收网卖鱼。因投放密度小,收益自然也少。有一年,因自然灾害及鱼群致病大量死亡,她投入的鱼苗血本无归。于是,王文娘买来杂志、科技类报纸和读物,自学养殖技术,还到周边地区甚至广东梅州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养殖经验。
经过几年的学习与实践,2002年,王文娘开始进行网箱养殖,除了传统的鲤鱼、草鱼外,还选择了桂花鱼、红鲳鱼、白鲳鱼等一些名贵鱼种,并且加大了养殖密度。经过改进,王文娘的收入从原来的一年2万元增加到20多万元。
2008年,王文娘又开始尝试网箱育苗,而成鱼则采取大水面养殖。为了保持水质清洁,她只投入天然无污染的饲料,如大豆、玉米等,进行生态养殖。她还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配方和技术,学会给鱼苗打疫苗针,以减少发病率。此外,她还定期进行水质监测、消毒。一旦遇到鱼群发病,她便解剖鱼体,用显微镜观察,找出鱼的病因,对症下药。
如今,王文娘的养殖面积已经达到1300多亩。由于坚持生态养鱼,她养殖的鱼肉质结实、口感好,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销售市场也逐步扩大,每年收益达到上百万元。
10多年的养殖经验,让她积累了丰富的科学养殖知识和技术,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鱼专家”。越来越多的养殖户上门向王文娘学习、取经,她的电话更是成了那些养殖户的咨询热线。谁家的鱼出现病死现象或者滞销,她都会尽力帮他们解决。周边有几家养殖户每次给鱼苗打疫苗,都是王文娘亲自配好药,并上门帮他们去打。本村养殖户熊秀金也得到了王文娘的资金和技术帮扶,形成了养殖规模,每年收入10多万元。
为了更好地交流经验和开拓市场,王文娘把当地和周边的一些养殖户组织起来,创建了宁化县泉兴湾无公害养殖基地。她告诉记者,接下来,她准备组建生态鱼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一个含养殖和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养殖户联盟。她要让她的生态鱼走出泉上水库,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姚庆全带领村民养鱼走致富路
“他带领我们养鱼致富,成立合作社,还请专家给我们讲咋科学养鱼,对俺群众可不赖。”家住黄岗庙村的鱼塘主娄长会说道。娄长会口中的“他”正是金水区兴达路街道黄岗庙村党支部书记姚庆全。
黄岗庙村地处金水区最东北角的一个行政村,北依黄河,区位优势不明显,基础条件差,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和水产养殖。再加上多年前,村办饲料厂经营不善,村集体经济负债累累,群众意见大,上访更是家常便饭。对于这些,常年在外闯荡的姚庆全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共产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毅然将外边的生意托付给合作伙伴,回到村里决心为父老乡亲做些事情。
2008年,他当选黄岗庙村党支部书记后,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办实事、解难题。那年,出现了秋冬春连旱,群众庄稼大片枯死,面对一穷二白的集体经济,他自筹资金两万余元,为村民打了12眼机井,带领村民灌溉麦田,保住了群众的口粮田,同时也让群众看到了一个支部书记的责任担当、看到了希望。
黄岗庙村紧邻黄河,村内有2000余亩连片的鱼塘,但多年以来,群众一直沿用传统的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欠佳,这引发了他对如何做大做强渔业养殖这一群众支柱产业的深入思考。经过多方考察,最终决定为其引入现代科技元素,助力群众增收。2009年,他先后多次请水产专家为养殖户讲解养鱼知识,免费赠送养鱼技术资料1000多份;多方筹资20万元,对鱼塘的电网和排水设施改造升级,充分解决了夏季用电高峰电压不足的问题;他又倡导成立了“郑州市黄岗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以本村为核心、辐射周边的渔业产业化养殖新模式,并注册了“黄岗鲤鱼”商标,使出产的鲤鱼实现从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到有机食品的嬗变,极大地提高了群众收入。
2011年连任后,他又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和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方面考虑,提出了建设“五个黄岗庙”和两个项目建设(五个黄岗庙:畅通黄岗庙、美丽黄岗庙、文化黄岗庙、红色黄岗庙、智慧黄岗庙;两个项目建设:水产建设和社区建设)。村室功能日益完善,党员教育培训开展得有声有色,村内四个文明建设得到空前提升,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近几年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黄岗庙村基层党校被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评为“先进基层党校”,姚庆全被评为“优秀基层党校教师”。
“当拿到2014年河南省劳模证书的时候,我觉得作为一名普通农民,能够带领村民致富是村民给予的信任,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今后,我希望我们村的每个人都能在‘新常态’的领导下,全面共享小康。”姚庆全说道。
山沟里“游”出致富鱼
建昌县老大杖子乡青龙源村山泉水四季长流,而且冬季不结冰,水温常年保持在14度左右。村民们抓住这一宝贵资源,成立合作社发展冷水鱼养殖。经过5年的发展,合作社的养殖技术日渐成熟,已发展成为省内规模较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合作社养出的鱼被认定为辽宁省无公害农产品。
青山碧水间,四五十个小型鱼池错落有致,顺着从青龙河源头的“龙口”中流出的泉水连成一片。
走近鱼池一看,一群群虹鳟、三文鱼在池底游弋,几条金色的金鳟鱼在水中穿梭。恰巧,饲养员往池里投放鱼食,鱼儿立刻成群结队地活跃起来,有的跃出水面,溅起朵朵水花。
6月17日,记者到建昌县老大杖子乡青龙源村桐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采访时看到这番景象。
老大杖子乡位于建昌县西南部,东与要路沟乡毗邻,西与河北省青龙县接壤,多山、少平地,是地地道道的大山沟。
青龙源村地处老大杖子乡西部,四面环山,因山多地少,靠土里刨食的村民们,生活并不富裕。
穷则思变。村主任吴飞堂开始为村民谋出路。“以前我们光看到大山沟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等劣势,却忽略了大自然的馈赠。”吴飞堂说,因为海拔高,气候温差大的特殊环境,让青龙源村拥有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冷水。村内有3处泉眼,是青龙河的源头,泉水一年四季长流不歇,而且冬季不结冰,水温常年保持在14度左右。“山泉水每天这么白白地流走,实在是对资源的浪费。”吴飞堂通过到北京、青岛等地学习考察后,决定发展冷水鱼养殖,带领村民致富,“冷水性鱼类,属于高蛋白高脂肪鱼类,这种脂肪是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有软化作用,属于保健食品,市场潜力很大。”
更让吴飞堂坚定养殖冷水鱼的是:我国适合冷水养鱼的地方很有限。因为养殖冷水鱼,水质必须是四季长流,不结冰的山洞溪流或泉水。“这正是我们的优势!”
于是,吴飞堂请来专家论证,考察了这里的水资源。专家认为这里的水资源得天独厚,完全是山泉水,没有任何污染,非常适合养冷水鱼。这给他和全村老百姓吃了颗定心丸。他决定带领村民甩开膀子大干一场,让这大山沟里“游”出村民致富鱼。
说干就干。他组织几户对冷水养殖有积极性的村民,先后到北京、青岛等国家海洋养殖基地考察学习,基本上学会了冷水鱼消毒、防疫、喂食等管理方法,取到了“真经”。他还邀请市海洋与渔业局的专家,进村手把手地给村民技术指导。
2010年12月15日,在吴飞堂的努力下,建昌县桐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地点就设在老大杖子乡西部青龙源村,注册资金1000万元。合作社由40户养殖户组成,有员工56人。
短短几年时间,合作社的养殖技术日渐成熟,已发展成为省内规模较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并被省、市、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确定为建昌县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示范基地。“因为我们被认定为辽宁省无公害农产品,所以非常受市场欢迎。”合作社社员吴秘堂望着即将上市的5万尾虹鳟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成功打入北京市场,并成为指定供货商。
吴秘堂随后又带记者来到合作社的鱼苗孵化基地。“从外引进鱼苗价格很高,为了节省养殖成本,我们就琢磨着自己动手。”吴秘堂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条鱼苗进价5元左右,如果自己有孵化场,一个鱼卵0.7元,成活率为85%左右,孵化成鱼苗成本为2元左右,比进价低了3元,“一尾鱼苗节省3元,10万尾就节省30万元,100万尾呢?这可不是小数目啊!”
通过5年的发展,吴飞堂实现了当初的“梦想”,几十户村民通过加入合作社实现了致富,还安排了很多村民就业。更重要的是养鱼让家乡多少年白白流走的地下泉水发挥了作用,成为村民的“致富泉”。
吴飞堂和社员们并没有满足,他们又有了新的发展规划:打造“建昌冷水鱼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再建1200米的鱼池。这又将带动当地冷水鱼养殖户50户,增加农民收入,预计户均年收入达到8万元。
吴飞堂说,他们还将发展水产苗种繁育,水产饲料,鱼药、养殖设施和水产品加工,储运物流等相关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促进建昌县冷水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辐射和带动区域水产养殖发展。
水上渔家 生态养鱼巧致富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精益求精,“养鱼的水接近水吃水。集安市青石镇云峰饮用水,饵料鱼全部采用湖库区八宝沟村的村民常建鸭绿江纯生态的春生鱼,武和徐发琴,充分利用库区要使鱼的肉质好,鱼饵选水面宽、水质好的独特优料非常讲究,肉质好,投势,大力发展生态养鱼,用入到市场市民才会认可。”纯生态斑鳜、纯生态中华鲟常建武说。等鱼类品牌,开辟出一条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富新路子。过4年的精心养殖,在云峰云峰湖库区风景秀湖库区,常建武和徐发琴丽,景色宜人,悠悠的鸭养殖的鸭绿江斑鳜、鸭绿绿江水流淌在翠绿的两岸江鲤鱼、中华鲟鱼、花青山之间,宛若一幅美丽鲢、白鲢等各种名贵鱼种的天然画卷。放眼望去,成了水面上一道靓丽的风一片片方方正正的养鱼网景,方圆十里的老百姓对箱漂浮在江面上,常建武这里生态鱼的口感更是赞正忙碌着喂鱼,一派鱼跃不绝口。如今常建武和徐人欢的景象。发琴的网箱养鱼已扩大到常建武和徐发琴养殖的3000平方米。对于未来渔鱼类多为一种体长、侧扁,业产业的发展,徐发琴信背为圆弧形的斑鳜,这种鱼心满满,准备进一步延伸类对水质要求特别高不说,产业链条。徐发琴说:“我胃口也不小,要想养成1尾们用鸭绿江的水炖鸭绿江800g鳜鱼,约需投喂饲料鱼的鱼,原料保持原生态,4.1-4.3kg。据常建武介绍,味道特别鲜美,吃过的游为了保证这些纯生态鱼种的客都说好。下一步我想把养殖,从选择水源地、购买养鱼和旅游结合起来,同水箱,再到精选鱼苗、细心时进行渔业深加工,生产饲养……每个环节,他都更多美味的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