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伙养特种鱼年赚一百万元
2001年,中专毕业的李军,年仅19岁。他率先回村自学养殖特种鱼,成为当地水产行业最年轻的千万富翁。此外,他还发起成立了锦军水产专业合作社,带领200多户村民一起致富。他预计,3000多亩的养殖规模,今年年产值过亿元。
弃保安工作回家养鱼
2001年,中专毕业后的李军找不到理想工作,在一个居民小区当起了保安。一次,他和几个朋友到餐馆吃饭,要了一盘鳜鱼,价格100多元,“其实,这种鱼在我们村很常见,没想到这么贵?”这年,他辞掉工作,在华南海鲜市场做调查,并翻阅了一些养殖鳜鱼的书籍。
19岁的李军有了创业冲动。他决定回家养殖鳜鱼。事实上,他家乡的荷包湖农场水源充足,鱼塘多,具备鳜鱼养殖条件。他把想法跟父母和盘托出,“我的话还没说完,就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但李军的哥哥李允表示支持。父母无奈,只得同意兄弟俩,并拿出了11万元积蓄予以支持。
第一年亏得血本无归
挖鱼塘,盖棚屋,找鱼苗,置增氧机,李军信心满满。2002年,他用16亩鱼塘养殖鳜鱼,并花了2个月时间,到汉江边找渔民收集了万余条小鳜鱼苗。曾养过鳜鱼的蔡师傅告诫他:“鳜鱼要吃小活鱼,死鱼不吃,饿了就互相残杀,且对水质要求很高,缺氧就死。”
李军从广东引进了300万条小麦鲮鱼作为活饵料养殖。但给鳜鱼喂多大的饵料鱼,又是一门学问,太大吃不下去,太小则增加了鳜鱼的捕食活动量,影响生长速度。7月的一天,离鳜鱼上市仅3个月。天气闷热无比,耐氧能力差的鳜鱼,纷纷浮出水面。浮头就意味着死亡,当李军开始抽水、转塘时,一切为时已晚,整塘鳜鱼瞬间全军覆没,损失达10万元,血本无归。
债主紧逼险些卖掉鱼塘
李军的失败引来了村民们的嘲讽。“你搞这行不行,完全是瞎掰。”当时,在村民汪文学看来,李军成不了大事。经朋友介绍,2003年,李军赴黄冈罗田县找郎正全师傅学技术,并一呆就是3个月。郎师傅将自己的鳜鱼育苗孵化、养殖技术,全部教给了李军。
李军回家后再借了3万元钱,购了8000条鳜鱼苗。但这么多鳜鱼的“吃饭”难题,又让他栽了跟头。“饵料供应不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鳜鱼自相残杀。”
三年的时间,李军先后亏损20万元,债主无数。2004年春,李军家穷得连买米的钱都没有了。恰巧在这一年,哥哥李允患了肾病综合征,需要大量的钱治病。一些债主眼看李家无钱还债,甚至抱走他家的电视等值钱物件。在他困难时刻,李允的岳父出手,帮他解了燃眉之急。
亩产2500斤鳜鱼创养殖神话
2005年5月,连败三年的李军,放手一搏。他找亲戚、朋友再凑了5万元,购置了自动测氧机。实际上,此时的李军,其鳜鱼养殖技术,已是十分成熟,“何时下饵料,每亩下多少,何时换水、消毒,这一切我了然于胸。”
为了解决活饵料鱼供应问题,他将麦鲮养殖交给其他村民,然后以合适的价格收购。2005年,他承包的50亩鱼塘,收获了8000斤鳜鱼。当时,鳜鱼价30多元一斤,这年,他的毛收入近30万元,纯利润达15万元。2006年,李军扩大了养殖面积,承包的鱼塘面积达100亩,他拿出70亩养殖鳜鱼,此外,还用30亩养殖新品种黄颡鱼,实现多元化养殖,分担风险。“黄颡鱼可高密度养殖,耐低氧,抗病能力强,产量易保证,风险系数相对较小。”这一年,他的毛收入有200多万元,纯利润就有100多万元,鳜鱼养殖亩产达到2500斤。2009年,李军发起成立了锦军水产专业合作社,截至2011年4月,该社社员发展至200多人,养殖面积达3000余亩,预计年产值过亿元。
如今,李军扩大了养殖品种和规模,并承包了300多亩水域,养殖鸭嘴鲟、鲈鱼。目前,他正在通过中间商联系销售渠道。
付老板和他的鸭嘴鱼
长长的嘴巴,光滑的黑褐色流水线体型,怪模怪样却身价不菲。这就是付伟看上的能给他带来财富的“鸭嘴鱼”。瞄准了上思县凤亭湖水库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水资源,来自北海的付伟于去年5月份在此放养了1万尾“鸭嘴鱼”(学名匙吻鲟),今年春节前已经可以陆续上市销售,市场售价100元每公斤仍然供不应求。
付伟原在北海的一家民营企业上班,可是有一天忽然腻烦了朝九晚五的生活,于是寻思着自己创业。付伟喜欢养殖,可是饲料鱼、饲料鸡鸭食之无味,早已被人们吃得厌烦。他想另辟蹊径,养殖一种原生态的那一定很受人们欢迎,可是养什么好呢?一天,付伟又在电脑上搜索时,一种名为匙吻鲟的怪鱼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这种匙吻鲟因其嘴巴又长又扁,形状特像鸭嘴,因而又俗称“鸭嘴鱼”。通过电脑查询得知,“鸭嘴鱼”属虑食类,只捕食水中浮游生物,不食饲料,因其能净化水质而受到国家农业部的大力推广。但是,鸭嘴鱼要生活在恒温性好,水源条件和植被保护都非常良好的水源中。因其对生长环境的苛刻要求,目前广西市场上几乎没有鸭嘴鱼销售。这一消息让付伟兴奋不已。
为了验证鸭嘴鱼的市场前景,付伟找到一位原来在老家认识的越南海鲜老板,问他是否有意销售鸭嘴鱼?原本以为对鸭嘴鱼前所未闻的越南老板会一口回绝,没想到这位老板瞟了他一眼,答道:“可以啊,发几吨来试试。”老板的话一下子把付伟给吓倒了。几十斤都难找,更何况几吨啊!不过老板的狮子大开口也让付伟对养殖鸭嘴鱼充满了信心。
可是对鸭嘴鱼养殖技术一无所知也一下子难倒了付伟。他决定继续向万能的互联网求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网络上一条关于湖南长沙美珍匙吻鲟繁育种苗基地的信息让付伟眼前一亮。通过拨打网上留下的电话,付伟联系上了这个基地的育苗专家游均可。对于付伟提出来的想要到基地学习匙吻鲟繁育和养殖的请求,游均可爽快地答应了。为此,2010年至2013年的3月到6月,付伟都专程赶赴长沙匙吻鲟繁育种苗基地,跟随游老师学习。通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付伟终于掌握了匙吻鲟繁育和养殖技术,决定开始自己养殖。鉴于匙吻鲟对生长环境的苛刻要求,付伟还是决定在网上搜索合适的养殖场所。通过一遍遍的查询,付伟终于把目光锁定在上思县境内的凤亭湖水库。这里水面辽阔,水温恒定,而且由于周围植被保护完好,水中的浮游生物含量非常丰富。
锁定目标后,付伟迅速和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得到了大力支持。在凤亭湖水库的一个小岛上,付伟和其合伙人在那里搭起了一座两层的简易板房,作为平日里的落脚点。在小岛前面的湖面上,他们首批建起了25个养殖水箱,每个面积72平方米左右,25个水箱可以放养10000尾鸭嘴鱼。付伟说,鸭嘴鱼小苗刚放养的前25天,每天投喂一些鱼苗饲料,之后就可以自己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了。由于鸭嘴鱼滤食的是活体生物,不容易生病,也不用投喂饲料,只要每隔三天用盐水洒一次网箱消毒就可以了,省力省心又省钱。但由于鸭嘴鱼是纯放养原生态的鱼类,在生长过程中大小参差不齐,不像饲料喂养的那样个头大小相同。因此,付伟去年5月份在凤亭湖水库放养的1万尾鸭嘴鱼到了今年春节时约有三分之一长到了2、3斤左右,春节前就有一批开始捕捞后装入专门的氧气袋再装箱运到南宁、钦州等地进行销售。余下的也有老板订购,分批陆续运往上海等大中城市,每公斤市场售价100元。鸭嘴鱼属软骨鱼类,除了鳍有小刺和嘴巴坚硬之外,全身都可以食用,且没有腥味,颇受顾客喜爱。
为了扩大产量,将鸭嘴鱼打造成一个响当当的品牌,付伟于2014 年10月成立了上思县碧水源匙吻鲟养殖合作社,2015年正式带动凤亭湖水库公正乡周边13户村民养殖10000多尾鸭嘴鱼,统一采购鱼苗,他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和统一销售,力求不断壮大鸭嘴鱼市场,带动更多人和他一起成就鸭嘴鱼养殖产业。此外,他计划继续扩大网箱养殖面积,并开辟一处鸭嘴鱼幼苗繁育基地。还和合伙人一起在岛上种植了各种果树,养殖土鸡等,计划把小岛打造成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让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享受到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和快乐。
高薪高管随它去 不如回家养鲟鱼
彭涛在查看杂交鲟幼苗的生长情况。
“我之所以放弃大都市高管高薪的舒适工作,回乡创业养殖杂交鲟,主要目的是想在中原地带繁殖、饲养成功生活在深海中的杂交鲟,以填补中原繁殖、饲养杂交鲟的空白,从而带动家乡父老饲养杂交鲟发家致富……”近日,在正阳县皮店乡皮店村中原杂交鲟繁殖饲养场,该场场长彭涛自信地说。
现年33岁的彭涛出生在正阳县王勿桥乡王勿桥村,2009年7月,他从大连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被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录用。2012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被单位破格提拔为助理研究员(中级职称),年薪达10余万元。
说起回乡创业的原因时,彭涛告诉记者:2010年4月,他被研究所下派到广东省7个大型水产繁殖、饲养场巡回做技术指导工作,直至2011年底。在这个期间,彭涛利用自己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和研究出的高产、丰产养殖技术传授给饲养场,同时,他又从饲养场学到了最宝贵的水产类养殖实践经验。这时,他想自己在水产养殖方面,理论、实践都有了,应该把这些理论、实践成果发挥到最大化。经过半年的深思熟虑,2012年7月,他放弃了单位给他的10万元年薪,用自己平时省下的积蓄,购买了15条杂交鲟回到家乡。后在同学的帮助下,他来到水质比较好的皮店乡实现他的杂交鲟养殖梦。
2013年,他筹集资金7万元,到福建又购买了15条杂交鲟种鱼。2014年,他的杂交鲟养殖场繁殖的30万尾鱼苗被南方一养殖场一次性买走。今年,他的杂交鲟养殖场繁殖规模扩大了,目前已繁殖出杂交鲟幼苗150余万尾,并且生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