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一家一户种水稻,浇水、卷苗、运苗、插秧各个流程都独自完成不一样,黑龙江桦川新峰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几乎每一个程序都有专门的人员操作。越来越细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多的社会化服务让工业化方式做农业成为当地的新趋势。
位于黑龙江省桦川县星火乡的新峰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7月,在整乡流转了星火乡的土地后,合作社耕种土地面积已增到3万亩。
21日,记者来到合作社的水稻育秧园区,100多栋育秧大棚整齐分列。正值水稻插秧旺季,园区内干活的人很多。在大棚里拿着水管浇水的农民徐志民说,他是专门给水稻秧苗浇水的,已经干了三四天,一天150元的收入让他的兜里多了不少零花钱。
旁边一位65岁的老大爷正抽空歇着。“把育好的秧苗卷起来装到车上,这就是我的活儿。”这位大爷告诉记者,上午的运苗车多,下午少一些,现在正好是上一辆运苗车刚走,下一辆没来的空当。
“在育秧园区干活的农民都是年纪大的,干些不太出力气的‘老头儿活’,稻田里干活的人多着呢。”合作社管理人员任庆明说,仅是浇水这一项,这个育秧园区一天就雇了20多人。
新峰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是黑龙江新峰农业发展集团领办的合作社。集团经理文景刚介绍,现在是合作社一年最忙的时候,平均每天300多个人干活,工种不一样,工资也从120元到300元不等,光人工费一天就五六万元。
“为了保证种地质量,我们从有多年种植经验的农民中聘了一批人,组成若干技工小组,一个小组三个人,专门对1500亩地负责,把责任落实到人头。”文景刚说,这只是种植部,合作社还设立了农机部等部门,各部门之上还有管理人员,层层负责,“用做企业的方式组织农民,用工业化的精细分工来种地”。
文景刚介绍,星火乡原来1000多户农民耕种这些土地,土地规模经营后,使用大型机械提高了耕种效率,300多人就能种完,节约了大量劳动力,不用种地的农民还可以打工再挣份钱。
2014年,桦川粮食生产再获大丰收,带地入社的农民每亩收益达到630元,远高于当地每亩480元左右的土地流转价。
记者了解到,除合作社外,新峰农业发展集团还有农资、种业、农机、油脂、米业等组成部分,可以从农资采购、田间管理、粮食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多个环节向农民和入社社员提供社会化服务。
育秧园区对面的稻田中,整齐的水稻苗已经吐出新绿,更远处的稻田里能依稀看到田间耕作农民的身影。“天气好的话,用不了两天,三万亩水稻就能插完秧。”文景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