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
浦东新区现有耕地面积50万亩,其中基本农田41万亩,2014年粮食产量1.3亿公斤,蔬菜上市65万吨,肉类产量4.7万吨。以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建设为抓手,按照监管工作“有机构、有平台、有队伍、有标准、有要求”的总体思路,构建“一图、二书、三员、四定”监管机制,形成区、镇、村三级监管体系与检测网络,建立镇监管员、村协管员、企业信息员基层监管队伍,全面落实以生产档案记录为主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金山区地处上海西南,全区总耕地面积29.56万亩,农业人口32.2万人,农业总产值35.6亿元。目前已经形成“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名优瓜果、特种养殖”四大优势主导产业,全区整建制创建“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镇”成功,全区形成了“1+19+119”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多年来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抽检合格率保持100%,“三品一标”认证率连续三年位居上海市第一。
江苏省
张家港市建有高效园艺14万亩,标准化优质蔬菜基地1.6万亩,省级“菜篮子”基地2个,总投资近3亿元。在全省首推农药集中配送体系,配送率达到85%以上,高毒农药全面禁售。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农产品质量建设和监管齐抓并举。率先开展“定对象、定人员、定任务”的网格化监管,建成产地和市场检测室112个,实现规模基地监管和检测全覆盖,全面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出。2014年在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绩效评价中位列第一名。
建湖县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有耕地101.4万亩、水域42.8万亩,年产粮食80万吨、蔬菜60万吨、水产品10万吨,年出栏家禽2000万只、生猪50万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创建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稻麦)标准化生产基地70万亩,“三品”基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93%;建立了“纵向分层到底、横向分块到边、纵横无缝对接”的三级监管网格;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基地18个,被评为省级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县。
姜堰区是全国商品粮、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获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形成了优质稻米、专用小麦、优质油菜、特种水产、林果五大传统主导产业及优质家禽、蔬菜园艺、瘦肉型猪三大优势规模产业,溱湖簖蟹素有“南闸北簖”之称。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加强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和生产过程管控,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位于全省前列。
海门市总耕地面积90.24万亩,海门香芋等特色瓜蔬、海门山羊、四青作物三大产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现有监管员、协管员和内检员498人,依托完善的三级监管队伍和检测体系,坚持以检测为抓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抽检频率(每3-5天一次),加强结果运用,实行“五制”(检测结果告知制、质量信息通报制、产品质量公示制、环境质量报告制、超标原因追溯制),年快速检测超过3.17万个。2014年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100%。
浙江省
余杭区是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发祥地。近年来,该区以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着力打造了蔬菜、水果、茶叶、生态渔业等优势产业,2014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2.0亿元。该区以监管队伍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推行农产品追溯管理为重点,以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为落脚点,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标准化生产与执法监管两手抓,逐步形成了“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共治”的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保障了城乡居民消费安全。
衢江区农业主导产业为粮食、生猪、柑桔,农业总值15.13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9元。按照“生态兴农美田园、放心安全美生活”要求,区委全会专门就放心农业作专题部署,“1+8”(1是放心农业,8是土壤环境监测、产品检验检测、农资市场监管、农业标准化、农产品溯源、生产经营诚信、技术服务、产品多元营销等八大体系)的放心农业发展体系初步形成,全力打造“吃得放心、吃得开心”衢江农产品品牌。
嘉善县地处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域,是供沪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现代精品农业,逐步形成了金(水稻)、白(食用菌)、绿(蔬菜)、蓝(水产)、彩(花卉)的“五色”产业带,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以“产管”融合推进的理念,用标准化链接生产与管理、追溯化链接准出与准入、诚信化链接经营与消费、制度化链接监管与主体,不断探索创新。该县先后被认定为浙江省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
德清县自然生态资源丰富,通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水产业、畜禽业、笋竹业、蚕桑业四大主导产业,茶果蔬、花卉苗木两大特色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近年来,该县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注重提高农业品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打出“讲道德、更健康”诚信农产品工程建设、二维码溯源系统应用、“组团式服务、网格化管理”监管模式推广等优化组合拳,确保百姓舌尖上安全,获得全省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称号。
安徽省
太湖县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是全国茶叶、板栗、油茶、生猪、肉鸡重点生产县。所辖15个乡镇全部设立监管站,174个行政村配备村级协管员。县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乡镇检测室建设,搭建太湖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监管平台,93家规模生产单位纳入平台信息化管理,12家龙头企业农产品应用质量追溯标签。农业投入品监管实行入市备案登记制度,高毒农药实行定点经营实名制管理,农业投入品连锁配送达75%以上。
宣州区地处皖东南,是华东最大的河蟹、三黄鸡繁育基地,全国四大反季节香菇基地之一。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落实编制22名,构建了区、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全部监管人员达280人。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建立“黑名单”管理、农兽药准入管理、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案件联动协作、农业奖励补贴、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举报奖励、应急处置等管理制度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和日常巡查相结合,实现生产、收储运、批零市场全覆盖,群众满意度和社会共治水平不断提升。
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是革命老区和“将军县”、“六安瓜片”和皖西白鹅的核心产区。在全省率先进行农业体制改革,2013年底整合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农业“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和动植物检疫防控、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等职能,组建成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逐年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财政投入,建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平台,为所属23个乡镇配备速测设备。积极推广“大园区+小业主”模式,通过政府补贴发放粘虫板、有机肥等农业投入品等方式,调动农民绿色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提升了标准化生产水平与质量管控能力。
和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被认定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和县辣椒”、“和县黄金瓜”获国家地理标志。县委、县政府明确相关部门、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和任务,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从2014年起,监管、监测、执法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经费,建设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7个乡镇检测室和10个重点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残速测点。开展质量安全追溯试点,蔬菜经包装贴上二维码方可进入市场销售,基本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网上监管,流向的全程可追踪。
长丰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设施草莓生产第一大县。建立健全县、乡、村、企四级监管服务体系,逐级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责任、主体责任。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新模式,14个乡镇共建成一、二级网格280个,实现监管工作前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纳入农业综合执法范围,执法工作常态开展。抓好草莓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制定草莓育苗技术规范、江淮草莓促成栽培生产技术规程、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等3项省级地方标准。
福建省
尤溪县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主产粮食、茶叶、食用菌、水果、蔬菜、畜禽等,是“中国金柑之乡、绿竹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拥有绿茶、金柑、绿笋、茶籽油等地标。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农产品监测,实施“检打联动”。建立农资监管平台,建设农资放心店;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推广“质量安全可追溯+物联网技术”应用。通过“严产与严管”,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云霄县主产水果、蔬菜、生猪、家禽等农产品,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拥有云霄枇杷等9个农产品地标。县乡监管机构健全,责任落实到位,监管经费确实保障。注重宣传培训,并与企业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部纳入农产品追溯平台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农业执法。建立农残监测点,定期公告抽检结果,把好农产品上市关。
福清市位于福建东南部沿海,是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国家出口食品(蛋制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以畜牧、水产和蔬菜为主导产业,全力打造“海西设施农业第一县”,农业总产值151亿元。实施治理“餐桌污染”,加大农业标准化建设,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设立监管科和镇街农产品质量监管中心,建立“检打联动”机制、农资和农产品追溯“两个平台”,获得全国农业综合执法先进称号。
福鼎市是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2013-2014年连续两年列入全国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201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8亿元,农业主导产业主要是粮食、四季柚、槟榔芋、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不断强化,监管能力不断提升,监管制度不断完善。通过产地环境保护、投入品监管等一些列举措,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保持较高水平,主要农产品的检测合格率都在99%以上。
江西省
永修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优质棉基地、全国重点渔业县、全国“三高”农业示范县和全省果业生产十强县、全省蔬菜生产十强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县突出优质粮食、特种水厂、特色水果、绿色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切实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领导重视,经费人员到位;二是逐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定量和速测实验全覆盖监管对象库;三是加快农业标准化推进,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新干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全省绿色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县。2014年粮食总产37.38万吨、生猪出栏88.8万头、水产品总量2.14万吨、蔬菜总产8.2万吨、水果总产21.1万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严格落实属地管理;二是完善县乡村三级监管机构;三是明确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四是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全县共有无公害农产品20个、绿色食品47个、有机食品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
新建县自古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每年稻谷总产稳定在61万吨,水产品年产量8万吨,生猪年出栏80万头,家禽出笼50万羽,蔬菜总产量24万吨。近年来,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完善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三是完善县、乡、村三级监管机构;四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五是推动“三品一标”发展,全县共有无公害农产品108个、绿色食品12个、有机食品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