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思路抓发展 改革创新促转型
现代农业转型的天门路径
年初,一个消息振奋百万天门人心:天门市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传统农业区,以“粮、棉、油”为主的天门曾创造多个全国全省第一,此次入列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意味着天门传统农业转型之路已成为全国现代农业样本之一。
站在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型的新起点,天门提出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这一主题,继续探索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农业经营新体系,建设新型合作社主导的优质水稻生产示范基地、现代棉花加工物流产业示范基地、科技支撑型优质油菜生产示范基地、品牌蔬菜产业示范基地、现代名特优水产品供应链示范基地、出口型生猪健康养殖示范基地、良性试验循环农业发展示范基地、“四化同步”发展综合示范基地等八大示范工程。
天门市委书记柯俊提出,打造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的“第六产业”,就是推动农业与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有机结合,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闲服务业等领域交融发展,形成接二连三的“全产业链”。
传统农业如何转型现代农业?天门坚持用工业思路抓农业发展,靠改革创新促转型。天门市长吴锦认为,要用工业理念、工业精神来指导现代农业发展,打造天门农业发展的升级版。
该市坚持“抓龙头、扩基地、强设施、培专社、建市场、创特色”,着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该市在华丰合作社推出连片10万亩高标准农田试验田,突出粮食生产高产高效。
2014年,天门市粮食总产73.42万吨,第6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率达到3.1:1,被评为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先进园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及“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等。
以华丰为代表,天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81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9家,省级示范社14家,提供社会化服务,推广早稻集中育秧。
一是促进了土地流转、规模经营。2014年,天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2.67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35.2%。全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4万亩,其中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面积21.3万亩。
二是破解了“谁来种田”“怎么种田”的难题。该市采取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种植、机械化作业的方式,全市农机综合作业率达74.3%,位居全省前列。
三是创新农田水利建设模式。全省首个农民自建的国土整治项目花开天门。
四是探索了农村城镇化的新路子。开展新型农村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建设,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
此外,天门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以促进土地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保护的一项重大举措,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龙头企业。目前,全市休闲农业示范点已达9家(其中省级2家),全市休闲农业点(农家乐)有约200家。
沃野千里稻香浓,改革创新注活力。如今之天门,迈向全国农业强市的征途,脚步坚定!
“华丰模式”叫响全国
天门,全国著名的棉乡和粮仓。在这片沃土之上,10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正茁壮成长。
2006年成立的华丰农机合作社,目前已由最初的160亩发展到现在的8.6万亩。10年间,华丰土地流转面积扩大了数百倍,由原来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合作社成长为全国现代农业的样本。
如今的华丰,以“流转价位高、土地产出高、社员收入高、管理效率高”享誉全国。
目前,合作社已流转种植大宗农作物面积8.6万亩,横跨天门、仙桃、汉川、沙洋、钟祥、京山等六个市县多个乡村。
眼下,以华丰合作社为龙头的天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正全力打造新型合作社主导的全国优质水稻生产示范基地。2014年,湖北省连片10万亩高标准农田高产高效粮食生产建设项目落户华丰,在其带动下,天海龙、惠丰、九鼎、志鹏等10多家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均在1万亩以上,利用合作社的技术、机械、资金等优势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水稻成为一大“天门模式”。
绿满天门生态示范
在天门,一场“绿满天门”行动正蓬勃进行。该市提出从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绿色示范乡村建设、绿色通道建设、农田林网建设、绿化苗木基地建设、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搞好森林资源保护7个方面,用两年时间完成可造林绿化面积6.24万亩,使全市林地绿化率达到90%以上,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0.15个百分点,森林储积量年均增长10个百分点,绿色示范乡村达标率60%以上。
近几年,该市以重点工程为依托,以保存量、扩增量为主线,巩固发展森林资源,高质量完成“双低”改造、荒山造林、血防林等营林工程,强力推进荒山荒坡、荒滩荒地治理,去年全年高标准完成了2.85万亩林业重点工程造林。
全面推进绿色示范乡村建设。去年,结合低产林改造项目及“三万”活动,以“四化同步”乡镇和整镇推进绿色示范试点乡镇岳口镇为重点,在健康村、十丰村、朱湾村、薛熊滩村、新堰口村、杨李桥村等村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绿化,健康村被评为全省绿色示范乡村。
畜禽无害化处理全省第一
作为生猪养殖大市,天门每年出栏生猪过百万头,养殖污染治理曾是该市一大难题。如今,随着循环养殖的不断推进,养殖污染阴影也在逐步淡化。
数据显示,2014年,天门市有万头以上大型规模化猪场31家,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户)329家。
目前,31家大型猪场及部分养殖户被纳入全市农村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
仅去年,天门在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上的投入达到796万元,系历年投入最多的一年。
来自该市能源局的数据显示,去年,该市小型沼气工程呈爆发式增长,全市建设小型沼气工程32处,实现供气农户800余户,这一数字相当于过去两年建成数量的总和。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小型沼气工程70处,近2000户农户受益用上了清洁能源。
天门是武汉1+8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2013年,该市建成标准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率先在全省地市州推广病死生猪集中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该中心可年产生物有机肥6000吨,年消纳处理病死生猪近15万头。
信息化助推现代农业
今年初,天门首个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项目——“懂购网”开放。
网站由两大平台组成,一是搭建本土、区域化的网络综合购物平台,为农民提供如农资产品下乡、日用品销售以及手机费、车票代售等公益服务;二是与淘宝合作建设淘宝特色天门馆,扩宽农产品外销渠道。
这个发端于本土的电子商务平台的最大特色是将散布各乡镇的当地特色农产品整合在一起,成为该市首个辐射城乡的“网上菜场”。
借互联网优化流通环节,成为天门解决农产品和农资商品下乡贵和进城难的有益探索。
目前,天门建立了以1家市级农业科技信息咨询中心为龙头,27家乡镇农业科技信息咨询服务站为纽带,787名农村信息员为基础的三级信息服务网络。通过互联网,将“12316”、“农技一点通”、“植保远程诊断”与网格化管理相整合,使农业信息化服务范围和领域进一步拓展。
农产品安全监测合格率位居全省前列
2011年,天门市委、市政府引进厦门嘉祺生物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天门嘉祺农副产品有限公司。
目前基地面积1200亩,形成了果蔬新品种试验园、栽培新技术展示园、集约化经营示范园。基地实行工厂化管理、科学化种植和现代化营销模式,产品外销香港、澳门、马来西亚、越南等市场。
如今的天门,形成了七大特色蔬菜板块基地。201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率先在张港镇花菜种植户中试点,通过监控管理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的监管目标。义河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张港花椰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庄品健集团“大米”、天丰惠农农业有限公司“冬瓜”获有机食品认证。章裕永茂粮食有限公司和金璨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大米”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同年,湖北省抽查天门农产品99个样品,合格率为97.98%。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控制在96%以上,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水产:龙头带动促发展
2014年,天门市稻鳅共作面积已达到2万亩。全市坚持“以渔促稻、稳粮增效”,着力开展稻鳅共作品牌创建,申报如“天海龙1号”、“鳅稻香米”等一批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
该市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辐射带动2000多农户增收。目前,该市创建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8家,
该市试验推广“稻鳅共生”种养模式,成为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天门稻鳅共生基地种植的“鳅稻香米”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湖北日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