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农闲时节,崇信县锦屏镇农村却是另一番景象,处处都有农民在不同的“岗位”上各显其能,成为掘金致富的“多面手”。
农民变身“蓝领”
该镇枣林村农民杨小成介绍说,去年初,他把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凭借学到的“车工”技能,来到崇信电厂打工。“上下班车接车送,每月工资3000多元,既轻松又体面。”杨小成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满意。
为解决农民就业增收的问题,锦屏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农事产业、农村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业为载体,采取基地培训与企业用工、技能培训与农业项目、转移就业与劳务市场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加强农民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据了解,该镇去年共培训电焊、车工、月嫂等技术农民1500多人,这些技术农民80%都已变身成为了“蓝领”工人。
“两栖型”农民亦农亦商
张月是该镇关村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手,现在他当起了收粮“经纪人”。“去年,我们合作社十几个人,种了近200亩地,连种带收也就用了10多天时间。”张月说,“剩余的时间我就搞农产品销售,夏季批发蔬菜,冬季收粮,一年下来收入十万元不成问题。”
锦屏镇现已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17个,农民在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同时,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忙于跑市场,目前,全镇已培育“两栖型”农民800余名。
“专业型”农民成“致富达人”
虽然外面天寒地冻,但该镇于家湾村的一个蔬菜大棚里却绿意盎然,尖椒、西红柿等蔬菜长势正好,农民关军和正在棚里精心地侍弄蔬菜。“我这一棚西红柿再有10天就可以上市了,正赶上春节期间,准能卖个好价钱,比过去单纯种几亩地多了好几倍。”老关笑容满面地说。
近年来,该镇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农业生产实现区域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全镇建成无公害千亩蔬菜示范基地1处,新建及维修日光温室50座,建成钢架大棚631座,种植高原夏菜620亩,形成了日光温室、钢架大棚和露地蔬菜三个片区,蔬菜产业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了80%以上。
从事种、养业的农民通过参加“阳光培训”成为“专业型”技术农民。目前,全镇有350余户,依靠娴熟的专业技术、丰富的管理经验,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