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土豆”奔向冬闲田——湖北马铃薯产业的主粮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2-03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马铃薯一直是鄂西山区人民的主粮。湖北有句俗话:高山的洋芋,低山的苕,指的就是高山种的洋芋品质好,是鄂西传统产区的优势产业。  如今,湖北

      马铃薯一直是鄂西山区人民的主粮。湖北有句俗话:“高山的洋芋,低山的苕”,指的就是高山种的洋芋品质好,是鄂西传统产区的优势产业。
     
      如今,湖北的马铃薯已大举“下山”,向平原和丘陵地区扩展,成为湖北开发利用冬闲田的主导产业和粮食品种结构优化的作物,向马铃薯湖北全域主粮化之路迈出了坚实一步。2008年9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发布了《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设立财政专项连续五年扶持马铃薯产业发展。2012年11月湖北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对该规划的落实情况指出:“要以加工促生产,扶持要依托龙头企业。”
     
      马铃薯产业是湖北压缩冬闲田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促进湖北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新亮点。湖北省农业厅厅长戴贵洲介绍说,在马铃薯主粮化的发展背景下,湖北马铃薯产业发展瓶颈正在逐步克服,正处在超越艰难的爬坡期。
     
      助粮增产,助农增收,五年增粮32.7万吨,亩均纯收入过千元
     
      “鲜薯平均亩产4451.9公斤,亩产值近万元!”没错,这是湖北马铃薯的单产纪录,源自于2013年5月24日,农业部组织专家,对湖北随县唐县镇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随机抽样实收测产后的结论。
     
      这个数值让马铃薯专家们兴奋,也让种植马铃薯的农户们得到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唐县镇鲁城河村科技示范户李四清说:“通过4年种植20多亩马铃薯,每年纯收入10万多元,已在武汉买了房子。”
     
      近几年,随县的不少薯农,都建起了新房,添置了新家电,有的还购买了小汽车。随县马铃薯专业协会会长刘克文介绍说,唐县镇有近5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以平均亩产3000多公斤,2元/公斤的田头收购价计算,马铃薯为该镇农户带来3亿多元收入。
     
      自2009年以来,湖北马铃薯产业实现了三年三大步,从效益上看,马铃薯是粮食作物里最好的。湖北省农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徐能海说,尤其在湖北夏粮增产上,马铃薯挑起了重担。早在2010、2011年湖北夏收作物遭受严重旱灾,马铃薯就立下大功,增产贡献率均在50%以上。这五年来,全省马铃薯总产(折原粮)增加32.7万吨。据湖北省种植业信息管理系统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夏收马铃薯鲜薯价格平均1.66元/公斤,每亩纯收入1528元。
     
      近年来,湖北越来越多的县域被纳入马铃薯主产区。
     
      不少种植大户,通过科学、规模种植马铃薯实现了快速致富。襄州区张湾镇的农民说,“种土豆是一年一层楼、三年一栋楼。”
     
      技术配套,规模经营,繁种体系逐渐完善,新型主体不断涌现
     
      单产创纪录,主要靠科技,马铃薯高产的首要因素取决于种薯的质量,在湖北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邓干生看来,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配套完善,更离不开新型经营主体的创业跟进。
     
      据了解,湖北省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和地处恩施州的中国南方马铃薯中心专利技术,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北凯瑞百谷农业科技股份公司为龙头,在武汉、随州等地建立了马铃薯微型薯繁育基地,以科研、教学、企业、农技推广等单位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一整套适应湖北不同自然生态和农业制度的马铃薯种薯繁殖体系,专用马铃薯品种源源不断。
     
      苗好一半收。走进恩施州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的马铃薯温室水培苗大棚内,各种类型的脱毒种苗正在茁壮生长。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主任、恩施州农科院院长李卫东介绍说,目前,恩施州已建立起三级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实现工厂化生产原原种,标准化生产原种,规模化生产良种。已育有马铃薯新品种14个,其中通过国家级审定品种5个。
     
      与此同时,湖北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重点开展高淀粉、加工型、实用型新品种审定和推广工作,加强科学施肥、大棚及免耕栽培、深沟高垄全覆膜、综合防病、机械播种收获等技术创新与示范,逐步形成配套的技术规范。
     
      为提高综合效益,在不与三大主粮争地的前提下,湖北还探索发展多类型的马铃薯套种模式,“马铃薯-棉花-红菜苔”、“马铃薯-甜糯玉米-秋菜”等模式,已发展得比较成熟。以“地膜马铃薯-西瓜(花生)-芥菜(萝卜、甘蓝)”模式为例,襄州区的每亩纯利润达到3000左右。
     
      高产马铃薯田,规模化发展还得依靠新型经营主体。谈到未来谁来种马铃薯的问题,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郭子平表示,湖北马铃薯产业规模种植板块已初步形成。返乡老板创业、企业产业化经营、专业合作社以及种植大户等多形式投资正不断涌现。据初步统计,湖北现有各类马铃薯合作组织和营销企业210个,订单面积达74万亩。
     
      机收困难,加工滞后,营销机制尚不健全,各地区产量不平衡
     
      长期以来传统的马铃薯耕种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机械代替劳力,已成为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马铃薯机械化与人工作业相比,功效提高10~15倍,产量提高8%~12%,节约种薯5%~8%,商品率提高15%~20%,收获损失率降低2%~3%。马铃薯科研领域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谢从华表示,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已系列化、成套化、数字化,马铃薯机械化水平高达95%,我国平均为34.2%,而湖北省仅约10%。
     
      由于受地形、种植面积及经济条件等影响,总体来看还没有真正适合湖北省土壤和耕作类型的成熟高效机械,尤其是极度缺乏适合马铃薯收获的经济适用中小型农机具。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羿国香坦言,如2014年在武穴、孝南等地都相继开展马铃薯机械收获示范,但因机械对土地要求较高,结果并不理想。在江汉平原,受梅雨气候、土壤粘重等条件制约,与机收相适应的机具、栽培方式、品种选择等还有待进一步试验示范。
     
      “为提升湖北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发展水平,必须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湖北省农机局副局长皮少成表示。
     
      除了碰到机收困难,湖北马铃薯营销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压级压价现象时有发生。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马铃薯专家雷昌云说,如2014年5月16日~23日,仅一周鲜薯销售价格下跌30%以上,部分产区马上就出现了卖薯难现象。高附加值加工的变性淀粉系列产品、方便休闲食品和功能食品开发力度还不够。
     
      在湖北部分山区的马铃薯生产种植相对分散,还是一种粗放型管理方式,农民种植是以自家食用为主,商品化率低,投入不足,技术上也不太重视,导致了各地区的产量不平衡。羿国香说,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专业性、技术性、时效性较强,一旦遇到持续阴雨天气,一家一户的防治技术很难到位,也影响到了产量。

      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推广标准生产技术,提高人们消费水平
     
      基于三大主粮的单产水平已经接近或代表国际水平,科技突破难度较大。谢从华认为,可以大胆预测,今后20年,我国粮食增量的50%要靠马铃薯。因北方受水资源制约,未来80%的增量可能在南方的冬闲田。而湖北就有千万亩左右的冬闲田和滩涂可耕地,一半以上面积适应马铃薯种植。
     
      湖北马铃薯发展的单产潜力在山区,面积潜力在平原。郭子平告诉记者,湖北现在马铃薯实际种植面积500万亩左右。平原和丘陵地区冬闲田和滩涂面积大,是商品马铃薯扩展区,种植面积210万亩左右,是今后扩大马铃薯种植的重点区域。全省马铃薯单产与全国基本持平,依靠科技增产的潜力巨大。
     
      主粮化之际,湖北马铃薯生产面积发展到多少才合适?谢从华答道,要充分考虑到市场变化态势及长江流域各省的竞争,打响湖北马铃薯品牌,为产品找到出路,提高人们对马铃薯的消费量,根据市场来确定种植面积。
     
      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任森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主要从事马铃薯淀粉及薯类深加工食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企业,引进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马铃薯淀粉生产线设备,具有年加工鲜薯12万吨能力。除了生产淀粉、粉丝、植物蛋白及薯渣有机肥,该企业还开发出“即冲精华食用粉”,市场价值大大提升。
     
      马铃薯生育期短,在湖北平原、丘陵地区冬种春收适宜发展早熟品种,上市季节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正好填补全国南北方鲜薯市场供应空档期。从交通区位上说,湖北九省通衢,大宗农产品物流成本相对较低。从规模化来说,连片种植有利于培育定点市场,吸引大客户上门收购。“全国约60%的马铃薯是作鲜薯食用,这块市场不能丢,湖北应继续抓住鲜薯销售市场,也可以转为加工原料。”谢从华说。
     
      对于马铃薯主粮化的消费,谢从华表示,要根据不同地域、人群的消费习惯不同,找到最适合国人的消费方式,引导马铃薯主粮化消费。不一定限于要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等谷类形态才算主粮,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马铃薯经过简单蒸煮后就成为餐桌上的主要食物了。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2060.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