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于文静、黄艳)网上生鲜越卖越红火;职业农民进校学营销;大豆、棉花“试水”目标价格;治山治水、为后代留一块好田……今年以来,我国农业领域悄然发生新变化,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农业“拥抱”互联网,着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新鲜事给百姓生活带来了新变化。
“触网”农民:“6亩桃多卖了1万多元”
“现在还去超市买粮油,简直‘弱爆了’。”家住北京南城的“80后”白领小林说,如今他家生鲜食品和粮油都在网上买,经常有促销,价格便宜,还给送到家。“美国车厘子、泰国榴莲、新西兰生蚝……有了互联网,我家餐桌跟着世界时令走。”
近年来,农业电商发展迅猛。淘宝、我买网、1号店、京东、本来生活、沱沱工社……目前全国农产品电商平台已逾3000家,2013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500亿元。
“我种蜜桃种了几十年,以前都是在地头卖给小贩,或是到附近市场卖。今年县里开网店帮着卖,不仅不用担心贩子压价,销路也广,6亩桃比往年多收了1万多元钱!”山东省蒙阴县野店镇毛坪村农民刘和满高兴地说。
农业部市场司信息化推进处处长杨娜表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减少流通环节,使市民购买到优质、价廉的农产品,有利于农民增收。但也给冷链保鲜、物流配送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今后应着力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有证书的职业农民:“科班出身”好种田
“这些果子在开花前就被预订了,不存在卖难问题。”河南夏邑县“80后”农民王飞说。一个月前,他种的晚秋黄梨获得丰收。王飞是河南夏邑县认定并颁发证书的新型职业农民,不仅农业技术好,而且懂营销。经过土地流转,他共计租种了110亩土地。
今年以来,教育部、农业部联合发文,中等职业学校向广大农民敞开大门,招收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等。农民可以选择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工程和经济管理等五个专业,采用半农半读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据了解,今年农业部举办培训班,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中央财政安排农民培训补助资金11亿元。
专家们指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根本途径。通过加强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模式,有助于职业农民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成果,推动行业提质增效。
种豆农民:“目标价格给我们兜了底”
“我们村离国储粮库远,以前卖大豆,就算到了粮库还要排长队,而且卖不上价,所以每年都得卖给贩子,这两三年的价格就没有超过每斤2.3元的,今年公布的目标价格是2.4元,给我们兜了底,再也不用在家等价了!”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卧牛河镇三道桥村种豆农民李斗宏说。
多年来,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制度客观上造成了国内价格持续高于国际价格、进口增加等问题。今年以来,我国取消棉花、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启动新疆棉花、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在保障农民获得收益的前提下,国家根据种植成本制定预期价格,如果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按照差额补贴农民;如果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则不发放补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表示,实施目标价格制度,有利于让价格完全由市场供求形成,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应逐步用目标价格补贴替代小麦水稻的最低收购价政策,逐步对玉米、油菜籽、食糖等重要农产品实行目标价格制度。
基层农业干部:“为子孙留块好田”
在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瑞利塑业科技有限公司,大量废旧地膜经输送带进入破碎机后,经过冲洗揉搓、粉碎甩干,被输送至高温熔化箱变成液体,再进行冷淬后,废旧地膜“变身”成为建材原料。为鼓励农民回收废旧地膜,企业按每吨300元的价格收购,还在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支持下,每吨再奖励农民200元。
“目前我们在5个县区实施了地膜回收利用示范项目,回收利用率达到85%以上,希望能够探索根治‘白色污染’的路子,给子孙留块好田。”定西市农业局局长许树德说。
今年以来,我国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施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综合治理,对污染较重的耕地,不再种植水稻,改种棉花、蚕桑等,并且着力控制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对地下水超采区实施种植结构调整。
据了解,今后我国将加大财政资金对耕地、河湖“休养生息”的支持,在农业综合开发方面,因地制宜采取“保、调、转、退、减、进”措施,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