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关于湖北巴东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11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巴东是一个山高坡陡、耕地质量差、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自然条件恶劣和农业基础设施较脆弱的贫困农业大县。人增地减的矛盾发展到今天,农业生产不仅成为巴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难题之一,而且粮食安全问题也日趋严峻。因此,探讨巴东现代农业的现状和问题,研究对策措施,对于巴东建设农业强县、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加快巴东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一、巴东现代农业发展自然资源优势
     
      (一)区位优势独特。巴东县地处巫峡与西陵峡之间。“三山盘踞,两江贯通,川鄂咽喉,鄂西门户”。北有大巴山,中有巫山,南有武陵山,清江流径我县31公里,长江流径我县39公里。从长江流域巴东县城,东至三峡大坝64公里,至宜昌110公里,至武汉832公里;西至万县211公里、涪陵418公里、到重庆538公里,具有天然黄金水道优势。陆路交通有沪蓉高速公路、宜万铁路、兰杭高速公路、“318”和“209”国道线从县境通过。全县国土版图面积3354平方公里,全县平均海拔高度1089.3米。低山、二高山和高山面积分别占28.1%、31.55%和40.34%。俗话说:“山上漂雪花、山下开桃花、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农业生产也具有明显垂分异“层次结构”立体农业的特点,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明显。
     
      (二)气候条件优越。全县的气候条件也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气候特点是低山冬短夏长,降水适中;二高山冬长于夏,春秋平分,温和宜人;高山长冬无夏、温凉多雨、雾多湿重,为农林特各种植物生长发育所提供的光、热、水条件,总的来讲是利多弊少。低山呈现冬短夏长,无霜期在300天以上,年日照在1600—1800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多于降水量的44%,农作物旱情严重,特别是伏旱,但以柑桔(柚)为主的果树生长比较稳定。二高山春秋分明,光热、气候条件适中,平均气温11.7℃。年降水量平均为1271.3毫米,。该区为粮、油、烟、果、茶等多种作物的最佳产区。高山长冬无夏,光照不足,气温低,适宜药材、蔬菜、牧草的生长。
     
      (三)生物资源丰富。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县族类植物和种籽植物166科,占全州的77.21%;734属,占全州的81.56%;1270多种,占全州62.33%。粮食作物,目前栽培的有70多种,主要有玉米、水稻、米麦、大豆、豌豆、胡豆、芸豆、红蔓豆、红竹豆、洋芋、红薯。油料主要是油菜籽、芝麻、花生、向日葵等。果类有五大类:柑桔类主要是脐橙、椪柑、蜜桔等;坚果类主要有核桃、板栗、银杏等;核果类有桃、李、杏、枣、枇杷等;浆果类有柿、葡萄等;仁果类有苹果、梨等。药材类:巴东素有“华中药库库中之库”之称,根据有文字可查的家生、半野生和野生的品种约有550种(植物类520种,动物类30种),其中:国家挂牌收购的117种,如比较名贵的有玄参、独活、贯叶连翘、贝母、黄连、党参、黄芪、当归、天麻、续旦、白勺、杜仲、厚朴、黄柏、丹皮、木瓜、山苍子、鱼腥草、金银花等,还有野生稀少植物神农香菊、江边一碗水、头顶一颗珠、白山芪等。蔬菜类:目前主要栽培的是魔芋、巴东白皮大蒜、高山蔬菜和城郊精细蔬菜等。烟叶主要栽培的有烤烟、白肋烟。林木、畜禽及水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四)土地面积广阔。据土壤普查资料,全县有耕地资源54.45亩(2005年末耕地总资源65.8万亩,其中水田约3.0万亩);有林地248.6万亩,荒山荒地192.89万亩。全县农业人口人平国土资源面积约12亩,相当于全省人平的两倍。耕地农业人口平均约1.24亩,也高于全省水平。在荒山荒地中有宜牧面积80万亩,对畜牧业的发展有利。随着三峡工程和水布垭工程的蓄水,水面扩大,为渔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二、巴东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一)粮油生产:巴东是一个以旱粮作物种植为主的农业大县,粮食作物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小麦、洋芋、红苕、杂豆为主。近些年全县在着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同时,狠抓农业粮食作物内部结构调整,全县提出“一稳定、一压缩、三扩大、五提高”的调整思路,即稳定粮食播面总量,压缩小麦播种面积,扩大洋芋、蔬菜、豌豆角面积,提高优良品种率,粮油转化率、产业模式覆盖率、名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田收益率。全县粮食播面由原来的105万亩调减到90万亩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20万吨左右,人平占有粮食稳定在450公斤左右,2013年全县粮食播面92.46万亩,粮食总产量22.21万吨。玉米种植面积35.89万亩,总产量110500吨;洋芋种植面积21.67万亩,产量43251吨(五折一计算);水稻2.85万亩,产量9432吨;红苕13.38万亩,产量32743吨;小麦6.7万亩,产量12760吨;蚕豌豆3.465万亩,产量4876吨;大豆4.935万亩,产量5364吨;杂豆3.24万亩,产量2505吨;油菜种植20.1万亩,产量13369吨;花生3.225万亩,产量5384吨;芝麻9000亩,产量542吨;向日葵1.38万亩,产量1350吨。
     
      (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全县柑桔、蔬菜、药材、茶叶、烟叶五大板块基地初具规模。
     
      柑桔板块:柑桔产业是我县长江流域、清江河谷地带的优势产业,国家已把我县列入三峡库区柑桔产业开发的重点县,省也把我县列入柑桔板块县。为充分发挥优势,近10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投入,新建高标准柑桔板块8万多亩,截止目前全县柑桔面积达到11.2万亩,年产量6万吨,年产值1.1亿元。为确保基地建一块、成一块,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了跟踪问效、责任追究的意见,强化了基地建设的后续管理。
     
      蔬菜板块:全县各类蔬菜总面积2014年达到30万亩,其中高山蔬菜面积16万亩,产值4.5亿元。以绿葱坡镇野花坪村、范家坪村为代表的高山村靠种植蔬菜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以清太坪镇金满溪村、柘木水村、红岩村为代表魔芋专业村,尤其是魔芋芋鞭良种繁育技术的推广加快了我县魔芋产业发展的步伐,2005年巴东县被全国授予魔芋种植大县,现种植面积6万亩。以推广订单种植,业主经营,连片发展的产业模式,先后引来武汉、沙市、宜昌等地的12客商落户巴东,建成了10多个专业村,8个专业合作社。
     
      药材板块:巴东药材资源极为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是全省规划的药材板块的重点区域。近几年全县药材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其中木本药材7.2万亩,草本药材12.5万亩,年产值3.1亿元。特别是近些年国家、省批准我县独活、玄参、湖北贝母、贯叶连翘等四个品种实施GAP示范种植以来,有力地推动了我县药业产业的发展,玄参GAP种植2005年通过了省级验收,2008年通过国家级验收。
     
      茶叶板块:全县茶叶面积现达4.3万亩,年产量1180吨,产值6000万元。近些年主要是实施老茶园改造和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提高茶叶品质,主攻茶叶加工、注重名优茶开发、促使茶叶上档升级。开发的“巴东真香茗、神农碧峰、碧绿仙芝、万仙碧峰、金果雪芽等相继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金、银质奖和省、州茶评比特等奖。
     
      烟叶板块:巴东烟叶品质优良,是全省的优质烟叶基地县,两烟种植稳定在6万亩,产量16万担,2013年产值2.2亿元。特别是从2005年实施“烟水配套”工程,加强了烟叶基础设施建设,为两烟发展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逐渐成熟,以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形成。
     
      桑蚕板块:截止目前全县桑蚕板块基地面积1.5万亩,年产茧200吨,年产值2500万元。金山峡公司新建6条自动缫丝生产线,年加工干茧能力300吨。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改革开放初期,家庭经营户是农业经营主体。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农业经营逐步由单一的家庭经营向多元主体经营转变。目前,我县已初步形成以家庭经营户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骨干、农业龙头企业为支撑的农业产业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出多元多样的发展态势。
     
      1、经营主体在发展中壮大。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县运作的农民合作社212个、比2012年增加96%,2013年全县农民合作社销售收入16953万元,比2012年增长5%。二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方兴未艾。2013年底我县登记注册的各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由2012年0个上升到11个,,其中种植业占73%,养殖业占27%。三是农业龙头企业茁壮成长。2013年底共有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个,省级龙头企业3个;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248544万元、比2012年增长20%,,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2个。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布12个乡镇,主要集中在野三关、信陵镇、沿渡河等乡镇。2013年带动农民79929户、比2012年增加5%。
     
      2、经营模式在发展中创新。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相互促进,融合发展,采取订单农业、土地入股、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多种发展模式。一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如清太坪银杏种植专业合作社依靠湖北水布垭酒业有限公司市场资源等优势,发展植银杏基地面积1000亩,辐射带动周边野三关、绿葱坡、大支坪等乡镇农户种植面积2万余亩。二是“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如巴东佳华农业有限公司在绿葱坡镇等地建蔬菜种植基地1.5万亩。公司与农户签订优质蔬收购合同,为农户提供种子、农机服务、病虫害防治,以保护价收购农民的优质蔬菜,实现了公司、农户互利双赢。三是“龙头企业+专业大户”模式。如巴东惠丰牧业有限公司在野三关等乡镇采取“六统一分”的方式与农户签订养殖合同,建设养殖小区,发展家庭养殖户258户,年出栏生猪近3000头,实现产值660万元,户均年收入2.3万元。四是“合作社+农户”模式。如巴东四季优质碰柑专业合作社通过为成员提供产前规划、统一供肥、统一培训,统一技术标准和生产规程,统一改善生产基础设施,统一广告宣传、统一包装、统一商标,提高了规模和集约经营效应,带动成员户均增收1200元。五是“家庭农场示范”模式。如巴东县迎春农林科技种植家庭农场在县农业局和清太坪政府的引导下,看准果木、药材、景观树等种苗市场,流转周边农户土地120多亩,投资80多万元,通过嫁接、扦插等无性繁殖技术繁殖苗木,采取标准化的田间管理措施培育了100多个新品种,总价值在300万元以上,带动本组及周边200多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发家致富。
     
      3、经营环境在发展中优化。巴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出台政策措施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是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关于鼓励全民创业助推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决定》、《关于支持小微型企业成长的意见》等文件,在资金、税收、水电、土地、登记管理等各个方面,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供了优惠政策。将龙头企业、示范社、特色产业基地等农业产业化建设纳入了县直部门、乡镇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在具体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51”工程,即每一位县领导、带领一个专班、抓一个特色产业、一个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一个新型经济组织。为激发全民创业热情,推动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快速发展,巴东开展了首届“创业能手”评选活动。二是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县政府2013年安排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454万元、比2012年增加12%,并对优秀龙头企业、示范社、创业能手进行奖励表彰。三是加大部门服务力度。县农业局创新服务方式,构建“五个一”制度,开展农业干部服务农业龙头企业活动,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工商部门推行“五零”措施,赋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法人地位。金融部门给予授信贷款。涉农部门在项目扶持上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部门与科技部门选派科技特派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智力支撑。
     
      (四)科技推广:近几年巴东扎实有效地开展“农业科技落实年活动”、认真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示范工程”,强化了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的科技推广新机制,组织全县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每年采取现场会、培训会、送科技下乡活动,印发技术资料,开展技术承包和办科技联系点,示范点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农械、新工艺。近几年来,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和专家讲座100多场次。编印各类科技术书籍1000余册,印发科技资料3万多份。
     
      (五)农业执法:县每年开展春秋两次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和经常性的农资市场监管工作,严厉打击假种子、假肥料、假农药、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今年来农业执法共检查种子经营门店350个,下发整改通知书30份,对10处违法违规经营者进行了立案调查。检查农药经营门店150个,下发整改通知书50份。检查肥料经营厂家及门店10处,确保了全县农业生产的安全。
     
      三、巴东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立地条件差。正如农民群众讲的“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年年灾情多”,巴东县国土资源没有一级地,二至八级分别占0.03%、1.56%、5.59%、31.8%、69.75%、10.66%、8.16%.耕地二至六级分别占0.20%、11.63%、41.80%、31.8%、14.57%.
     
      (二)自然灾害严重。巴东的干旱、洪涝、连阴雨、暴雨、冰雹、大风和冰冻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其中以低山干旱和高山秋季连阴雨危害最大。
     
      (三)农业基础设施基础落后。一是水利设施落后,全县有效灌溉率仅为10.19%。二是乡村道路畅通率较低,机耕路和田间作业路更为落后。
     
      (四)农业产业化建设缓慢。一是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标准化生产差,科技含量低。二是农业龙头企业少、小、弱,带动力不强。三是农业产业链条还不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极低。
     
      (五)农民素质普遍不高。对农业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接受能力差。“等、靠、要”的思想还比较严重。
     
      四、巴东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创新思想观念,转变发展方式。从传统的农业观念中解脱出来,树立抓优势、抓特色、抓板块、抓标准、抓品牌、抓龙头、抓转移的观念。科学开发农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和谐发展。从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子中解脱出来,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把板块基地建设当作第一车间,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和营销,把一、二、三产业紧密联结起业。从单纯的产量产值的观念中解脱出来,把质量、效益、农民增收作为主要的工作目标,促进我县农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一是狠抓农田基本建设,要充分利用国家支持相关项目机遇,实实在在的抓好坡改梯、低产田改造,提高土地质量。同时,要继续按照“一冬一春,一户一分”的要求抓好小型大规模农田基本设施。二是要兴修水利,要采取多种办法对现有的水利建设、塘堰、沟渠、水库进行整治、维修,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同时,要因地制宜,有计划地实施蓄水保水工程,切实抓好烟水配套和安全饮水工程,不断扩大农田的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三是要下大决心、花大乏力抓乡村公路的通达工程、通畅工程,尽快改善农村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四是要抓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防灾减灾。提搞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要创新农业布局,克服农业产业“多而杂、小而全”的弊端,按照“一乡一品”或“几乡一品”的思路,加大特色板块基地建设的力度,要紧紧围绕初具规模的烟叶、柑桔、蔬菜、药材、魔芋、茶叶以及有较好的前景的桑蚕、小杂粮等特色产业做文章,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建设一批优质型、无公害型、出口型农产品基地,真正形成巴东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多功能农业、效益农业和创汇农业的发展。
     
      (三)加快畜牧产业发展。一是要加快牲猪的发展,把办好适度规模的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及千家万户养殖结合起来,要加快畜牧小区建设,提高养殖水平;要加快品改力度,普及三元杂交,着力提高肉类质量。二是要加快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抓住国家支持三峡库区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机遇,加快山羊发展步伐,继续建设山羊大县。同时,有计划的发展奶肉兼用的奶牛产业,改善人的生活结构。三是制定鼓励畜牧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真正把畜牧产业建成全县第一大产业。
     
      (四)推动经营机制创新。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多种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探索建立现代农业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系,建立农业担保公司、小额信贷、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小型金融机构。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扩大区域、品种覆盖范围。
     
      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冷链儲运和销售为主的龙头企业,是提高产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要用新型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发展,围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业抓农业调整,力争用几年时间,培植出更多的竞争实力强,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加工型、流通型龙头企业。要注重创新工作重点,按照“伸出十指不如握紧拳头”的思路,集中精力,集中资金,突出抓好大基地、大龙头、大品牌、大市场,每个产业至少重点扶持发展一个较大的龙头企业。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形成与优势产区相适应的农产品加工市场。
     
      (五)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围绕培植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开展环境整治、建成文明新村的总体要求,以农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居优美村庄、树文明新风、享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大力实施“三清六改四普及”、“四绿一处理”工程,进村和村内主干道、巷道及入户道硬化通达率达100%,农户安全饮水率达95%,卫生厕所改造率达90%,林木覆盖率达60%,垃圾无害化处理达70%,普遍拥有便利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商贸等公共设施和服务。60%以上中心村建设点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农民增收走在全州前列,努力打造一批产业强村、文化名村、生态丽村、旅游靓村、文明新村。
     
      (六)建立和完善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采取综合措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作物单产;大力推广节肥、节种、节劳等节本技术,通过增产和节本促进农民增收。二是新增特色产业基地10万亩,按每亩产值3000元计算,增加产值3个亿元以上。三是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多功能农业,提高农民增收能力,扶持农村小型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推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充分就业。
     
      (七)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探索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管理机制,提升农业科技队伍活力。尽快建立县级监测中心、乡镇监测站、村和市场监测点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构;加快构建完善州、县、乡、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四级信息平台;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推进农技推广体系向村级延伸;积极发展行业协会组织,赋予其更加丰富的职能,提高其服务带动能力。
     
      (八)着力政策和投入支持。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依法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确保投入农业农村的财政资金总量、增量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制定实施土地流转、特色产业种植和养殖小区、农业产业化等三项奖补政策,加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农田水利、农业机械等农业基础建设支持力度,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落实“重中之重”要求,完善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和现代农业考核机制。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以扎实苦干的作风狠抓落实,形成全社会支持农业、关爱农民、服务农村的强大合力。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1768.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