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人努力,天帮忙。有时候“天”也搞点儿“小动作”,给人添点儿麻烦,似乎要检验一下新时代人们的智力。那么,“十一连丰”的背后是什么呢?
抗旱保粮 人工增雨
针对夏季“伏旱”,四平采取切实有效应对措施,积极组织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开展抗灾自救,努力做到“能保一株保一株,能浇一分是一分,能救一亩救一亩”。
市政府召开旱情形势分析会,下发《抗旱紧急通知》,“旱情一天不解除就一天不收兵”;市抗旱防汛指挥部及时启动干旱应急响应;财政、民政部门积极筹集抗旱资金和物资,增加对抗旱保粮工作的资金投入;石油供应部门迅速调度抗旱保粮所需柴油等物资;农电部门采取措施,保障抗旱保粮所需电力;水利、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力量抓好机泵管带等抗旱设施的供应和维修;气象部门加大对气象预测预报力度,随时监测气象变化情况,准确把握气象条件,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村屯农户,帮助农民算好浇灌效益账:1公顷(垧)地浇灌一遍,至少可挽回2成粮约4000斤粮食、4000元钱,扣除公顷(垧)投入1300元(其中物资成本700元,人工成本600元),每公顷(垧)地可挽回经济损失2700元。浇灌有账算,提高了农民抗旱保粮的积极性。
据统计,旱情发生期间,全市累计投入抗旱13万人次,投入抗旱资金5400万元,共计浇灌农作物113.8万亩,有效缓解了干旱危害,遏制了旱情发展。
“关键是雨来得及时!”四平市铁东区石岭镇佘家村村民佘奎,这样总结丰收原因。他们村的合作社今年种了300多公顷地,即使是“掐脖旱”,一公顷仍增产三四千斤。
让佘奎受益的雨,是四平为抗旱专门实施的人工增雨。几次大规模的成功降雨,成为抗旱减灾的关键。
科技当家集成配套
提起梨树县小宽镇西河村农民陶树山,远近还真小有名气。连续多年每公顷玉米单产28000斤以上的记录,让老陶成了科技种粮的土专家。
“得相信科学!”陶树山拍着化肥袋子告诉记者,“年年测土配方施肥,化肥用的少了不说,庄稼长势还不受影响。以前一公顷保苗也就是5.5万株,现在都达到7万多株了,合理密植让产量蹭蹭的。”
陶树山是梨树的“得奖专业户”。自2008年开始,梨树县年年举行粮食高产竞赛,老陶成了奖台上的常客,是名副其实的“玉米王”。在2013年农业部举行的东北三省一区“东北玉米王挑战赛”中,他得了个第二名。
“我还有智囊团呢!”陶树山扳着手指头,说起那些常来指导的老朋友: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米国华、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高强、吉林省农科院研究员李刚、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
今年,四平扎实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建设粮食高产示范区75个,共有示范面积78万亩。落实玉米、水稻“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示范面积96.7万亩,集成配套粮食综合增产技术30余项,推广应用面积达1000万亩次。
种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四平把大量现代复杂技术凝聚到种子里,使之抗虫、抗病、抗倒、抗旱并控高。工商、质监等部门严管严查种子市场,良种覆盖率100%。据统计,良种对四平今年增产的贡献率高达40%以上。
梨树县全力打造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现已建立了30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33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13个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发展了45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现代农业新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今年落实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田块3170处,辐射带动150万亩,占到全县玉米总面积的4成。据初步测产,科技示范户平均亩产达872.5公斤,辐射带动户平均亩产达770.64公斤,普通种植户平均亩产达646.42公斤,科技示范增产作用十分明显。“科技”之下,“冒尖”渐成常态。该县在小宽镇西河村、双河乡陈大窝堡村、四棵树乡三棵树村,分别创建了3个玉米“吨粮田”典型,经省级专家实地测产验收,最高亩产竟达2298.6斤。
今年,梨树县落实玉米螟防治面积120万亩,农区统一灭鼠防治面积20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80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40万亩。5项重大农业科技的应用到户,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示范推广的配套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县农业局副局长王贵满估计,今年全县粮食增产在10%左右。
改革挖潜 集约经营
今年,四平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划边定块”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耕地加速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全市超四分之一的耕地实现了集约经营。
与家庭农场相比,合作社是老资格的“专业化”。双辽市茂林镇盛满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耕地2530公顷,全程机械化,产销一条龙。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覆盖四平市所有行政村,吸纳的农户占全市总数的23.5%。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机耕收获达到50%。“参社”的农户,人均收入比未“参社”的高出2000元以上。
“融资难”一直被农民视为“老大难”,如今也有了破解的良方。作为四平市一项重大的农村金融创新,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据梨树县物权融资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顾问马日驰介绍,他们2012年启动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平台,至今已为1万多户农民发放4.2亿元贷款,利率比民间借贷至少低3厘。
这些天,喜获丰收的汇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振声,忙着和农民签订来年的土地流转协议。去年4月,他通过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方式,把流转土地的经营权抵押给县里的融资平台,再由融资平台向银行担保,贷款180万元解决了土地租金和春播生产的资金难题。今年春天,合作社为扩大规模又申请贷款230万元。
有了充足的“血液”,汇丰合作社活力四射,现在已管理160公顷土地,并且与肯德基、麦当劳、四平帝达等企业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对于合作社的未来,马振声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