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6日,《农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现代农业领跑荆州“壮腰工程”》,对我市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做法进行了报道。本报现予以全文转载。
在湖北长江经济带中,如果把武汉和宜昌看作“铜头”和“铁尾”,荆州就是“腰身”,腰杆不硬,身体不灵。荆州用新理念新思路,以全产业链为抓手,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打造全省经济增长“第四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鏖战的隆隆鼓声犹在耳畔,时代变革的嘹亮号角业已吹响。为加快荆州振兴,打造湖北经济增长“第四极”,2011年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壮腰工程”。
“如果将湖北长江经济带看作一个独立的经济带,武汉和宜昌分别是‘铜头’和‘铁尾’,荆州要更好发挥‘腰身’的作用,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打造名副其实的‘钢腰’。”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说。
“湖广熟,天下足”,荆楚的“稻香麦浪”举足轻重。在“壮腰工程”这场大戏中,农业扮演什么角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在何方?
“补齐现代农业短板,为‘壮腰工程’夯实基础。”荆州市委书记李新华回答道,“要用工业化信息化的理念强农业,用新型城镇化的办法美农村,用市场化手段富农民,以全产业链思路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
理念之变
——荆州的最大优势在农业,工业兴市最大的优势在农产品加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位于江汉平原腹地的荆州,千里沃野孕育出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种植技术、最先进的农具制造技术和最精湛的丝绸编织工艺,是传统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荆州市监利县,因东吴派官设治“监收鱼稻之利”而得名。9月底,监利县新沟镇横台村的晚稻还在抽穗,小龙虾已经“上网”。“1亩田,一季中稻收入1000元,‘稻虾共生’不耽误种稻,每亩还能收150~200斤虾,收入翻两番。”福娃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谢松柏说。
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稻鱼共生”,是利用水稻与鱼虾互补关系建立的农业生态系统,汉代以来在南方地区广为应用。如今,在福娃集团的“稻虾共生”有机稻种植基地里,每隔500米左右装有一个物联网摄像头,让这片古老的土地跨入了互联网时代。
今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娃集团在横台村流转耕地3400亩,采用“稻虾共生”模式种植有机稻,与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合作建成湖北首个农业物联网系统,为水稻生产各环节提供针对性技术支持。
“稻虾共生”有机稻基地,正是荆州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同样是“稻虾共生”,当传统模式“嫁接”上现代科技,种稻、养虾就从祖祖辈辈的经验变成了环环相扣的科学;同样是“鱼米之乡”,当分散农民成立了合作组织,当传统手工艺实现了产业化运营,荆州的农业开始从原料生产基地向精深加工基地、品牌培育基地和科技孵化基地转型。
在转型中,荆州不仅坐稳了两个“全国第一”,而且蜕变出两个“湖北第一”:
油菜籽产量“全国第一”——2013年,油菜籽产量达到1220万担,连续18年稳居全国市州第一;
淡水产品产量“全国第一”——2013年,淡水产品产量达到122万吨,连续19年位居全国第一,被授予“全国淡水渔业第一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