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现代农业的“黄梅样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03    来源:湖北农业信息网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黄梅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北依大别山脉,中有平畴沃野,南临万里长江,山区、丘陵、平原、湖区呈三级阶梯状依次分布,全县版图面积1701平方公里,人口

        黄梅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北依大别山脉,中有平畴沃野,南临万里长江,山区、丘陵、平原、湖区呈三级阶梯状依次分布,全县版图面积1701平方公里,人口102万。黄梅气候宜人,四季分明,物产丰富,被誉为长江中下游“鱼米之乡”。全县耕地面积71.2万亩,年产粮食超10亿斤、油料过亿斤、棉花4000万斤,是全国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县和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机械化先进县;黄梅水系纵横,湖泊众多,龙感湖是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全县水面面积59万亩,是全省水产重点县,黄梅青虾、源湖螃蟹已成全国知名品牌;山林面积51万亩,柳林油茶倍受青睐,停前蓝莓稀有名贵,五祖禅茶沁人心扉,独山葡萄品种丰富,苦竹桂花香满大地,大河松竹掩映群山。

    近几年来,黄梅县委、县政府以实施农业强县建设为总抓手,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致力打造现代农业的发展“样本”,走出了一条富有黄梅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粮食产量连续十年实现增长。到2013年末,粮食总产量由2010年的8.43亿斤增长到10.4亿斤;油料、棉花产量分别达到6.4万吨和2.1万吨,保持稳定增长;水产品总量、生猪出栏、家禽出笼分别达到9.65万吨、72万头、220万只,分别增长8.6%、20%和46.7%;全县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由18.2%、120.9万立方米分别增至23.2%和131.2万立方米,生态公益林管护面积已达13.03万亩;注册农民合作社490家,比2010年增加211个,其中新增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14家;注册家庭农场67家,发展各类种养大户4289户。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4.4亿元,比2010年增加43%,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135元,比2010年增加2687元。

    建基地强基础。立足传统优势、依托资源禀赋,着力抓好山区、丘陵、湖区、平原、城郊等区域性产业板块基地,扶持专合组织、促进土地流转,重点发展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粮油、棉花、水产、蔬菜、畜禽、林特等农业主导产业。在平原地区重点改造提升粮棉油产业,已建成优质稻板块基地78万亩、优质棉板块基地21万亩、优质油菜板块基地47万亩;在湖区重点发展生态观光高效农业,建设22万亩优质水产品基地;在城郊和沿路重点发展设施蔬菜产业,不断提高产品标准化率,蔬菜产量达到40万吨。在山丘地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经济林业,发展蓝莓、油茶、楠竹、葡萄等优质果特及花卉苗木基地1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10万亩。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小区达189个,现代乳业公司存栏奶牛5000头。

    抓龙头兴产业。用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引进、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先后引进通威饲料、稻花香酒业集团、中粮集团和上海牛奶集团等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在黄梅投资兴业。其中上海牛奶集团与现代乳业公司合建的奶牛养殖示范基地,已存栏高产奶牛5000头;康宏粮油公司与省粮油集团公司、省长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共投资15亿元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建现代化大米生产线、精炼油脂加工生产线、现代化食品加工厂和农用产品物流专业交易市场。目前,全县发展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8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21家。

    兴园区增效益。按照“产业集群化,企业园区化”的发展思路,全县已建成大胜关山农产品加工创业园和纺织服装产业园,两大园区均被评为全国示范园区。其中,农产品加工创业园面积10平方公里,入园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30家,康宏粮油、南洋生物糖浆、稻花香千年缘酒业、珍肴食品、三梅肥料、通威饲料等企业相互配套,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年产值近50亿元,吸纳农民就业5000多人。纺织服装产业园按照“百亿园区、十亿税收、万名职工”的目标,共聚集百鑫纺织、宏晟纺织、黄梅挑花、美誉服饰、依采诺服装等规模企业44家,形成了纺纱、织布、印染、服装一条龙,去年实现总产值40余亿元,上缴税收1.4亿元。此外,现代乳业生态产业园、杨柳湖生态渔业产业园、小池蔬菜产业园等一批农业产业园区做大做强,为黄梅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育品牌提质量。黄梅不仅是蜚声中外的黄梅戏、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同时还是闻名全国的挑花之乡、诗词之乡、楹联之乡和武术之乡。作为文化大县,黄梅注重将文化元素注入农业产品,着力培育一批精品名牌,实现由卖产品向卖品牌的转变。一是鼓励企业创品牌。县财政每年初都安排专项资金,对龙头企业创建品牌实行“以奖代补”。全县注册农产品商标63件,87家企业通过食品安全认证,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0万亩,黄梅青虾、黄梅禅茶、邢绣娘荷叶茶、黄梅挑花、黄梅鱼面等7项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二是依托节会推品牌。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农博会等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会、贸易洽谈会,推介黄梅产品,提高企业和产品知名度。在2012年武汉农博会上,邢绣娘食品公司生产的邢绣娘荷叶茶荣获畅销农产品,康宏粮油公司生产的“二度梅”牌大米再获金奖。三是严格标准护品牌。重点保护开发“黄梅香玉米”、“源湖螃蟹”、“富源葡萄”、“二度梅鱼面”等10余个在市场有影响力的知名农副产品品牌。

    创机制增活力。作为“古雷池”所在地,黄梅为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探索创新 “敢越雷池”,激发活力。一是推行订单模式。推行“龙头企业+中介组织 (专业大户)+基地+农户”的联结模式,全县共有订单面积30万亩,订单农户5万户。二是探索推进利益联结模式。积极探索以资金、技术、产品和农民土地使用权等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推行面向农户的利润再分配,实现田地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基地增大的“多赢”目标。刘佐乡石流港村棉花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合作社与中化化肥公司联结,以每吨低于二级批发站50元的价格为社员统购优质化肥,每年节约生产成本和资金利息6万元,按合同约定,社员还能获得二次返利,自成立以来,合作社已成功返利40余万元,社员由最初的175户增加到了275户,惠及邻近3个村共计3000余名农民,基地面积由2200亩扩大到5000余亩。三是探索推进土地流转新模式。通过搭建“县有中心、乡有站所”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有序引导土地向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市场主体的集中,提高了土地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近年来,全县村组集体和农户流转土地面积近20万亩。四是探索支农贷款新模式。县经管局和县信用联社通过对种养大户的调查,创新以土地流转合同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他项权证进行抵押贷款等多种新模式,解决了大户的资金短缺和信用资金投放问题。(农村新报)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1470.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