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下,棉花盛放,牛羊成群,金黄的玉米和鲜红的番茄,在收割机的轰鸣声中落袋归仓——新疆农牧业,一派好风光。
农牧业是新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产业,地位极重。2010年中央第一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农业系统务实援疆,新疆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自强拼搏下,新疆现代农牧业提速发展,农牧民收入大幅增加。2013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00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296元,增长15.6%,连续两年增加千元以上。
近日,记者赴新疆切实感受现代农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真金白银”合力援疆与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相结合,新疆在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农牧业发展道路上稳步迈进
9月16日,农业部第八批13位援疆干部即将奔赴新疆,在茫茫戈壁中经受恶劣气候条件与亲人离别的双重考验,开展为期3年的对口支援工作。自1997年至今,农业部已先后选派7批次共29人赴疆支援,为新疆农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新时期农业援疆工作,重点在提升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核心是增加农牧民收入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2010年9月,农业部在乌鲁木齐组织召开了全国农业援疆工作座谈会,印发《支持新疆农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引导和动员各方力量,围绕新疆自治区确定的“保粮、调棉、兴果、促畜”思路,实打实地在政策、资金、技术推广等方面加大对新疆农业发展的支持。
近年来,农业部着力推动出台一系列农业援疆政策,投入“真金白银”,促进新疆现代农牧业发展。小麦良种补贴从10元/亩提高到15元/亩;农村户用沼气中央补助标准每户提高500元;组织培训各类农牧民30多万人次,利用多种形式推广农田节水、土壤有机质提升、农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有效提升了新疆农牧业科技服务能力。
新疆是“绿洲经济、灌溉农业”,水利兴则新疆兴。自治区立足现代农牧业大发展,大力实施农业高效节水建设工程,确定“每年完成农业高效节水面积300万亩以上,至2020年全区农业高效节水面积累计达到4300万亩以上”目标。自治区不等不靠,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每亩补助标准由100元逐步提高到300元,4年来,区本级财政共投入16.3亿元资金,引导带动各类农业合作组织、企业和农牧民积极投入,逐步形成了以财政资金补贴为主、多渠道投入共同支持的财政支持体系,实现了农业高效节水建设规模扩张和对大宗高效作物的全覆盖。
节水灌溉给新疆农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粮食、瓜果、畜牧和棉花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加速发展。2013年粮食总产达到1377万吨,连续6年增产丰收,实现了粮食“全区平衡、略有结余”的战略目标。棉花产量达351.7万吨,国家优质棉基地地位得到有效巩固。设施农业生产结构与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效益逐年提高。生产各类反季节设施农产品308万吨,产值96亿元,实现了产值、效益三连增。
在各方合力支持下,勤劳的新疆人在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农牧业发展道路上稳步迈进。
农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现代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蓬勃发展,让新疆农业在全国农业中的光环更加耀眼
秋天是新疆最美的收获季节,处处瓜果飘香。
昌吉州榆树沟镇前进村的农田里,透着一股玉米秆儿的香甜——奔马农机合作社的玉米收割机,正在1万亩玉米制种基地里作业。
播种,由GPS卫星精准导航,定位仪操控播种机无人驾驶,误差不超过2公分;去雄,对不同高度玉米,去雄机去净率可达96%以上;收获,大马力收割机一边收割一边让秸秆就地还田。
“接下来,我们要引进一套自动扒皮分拣系统,在果穗烘干机里通过大功率鼓风机降低种粒水分,这样就实现了种子的全程不落地。”昌农种业董事长张福和说。
现代农业,种业先行。由于光热资源得天独厚,昌吉州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地州级国家杂交玉米制种基地,2014年,全州制种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制种玉米51.2万亩,全国玉米制种量的10%来自这里。
昌吉州农业局调研员何成勇对记者说,借力机械化,昌吉玉米制种实现了产量、质量和亩均效益的“三提高”,以及成本、劳动强度的“双下降”。
以机械化制种为代表,新疆农业机械化率、科技贡献率逐年提高,已成为促进农业丰收、转变发展方式的助推器。目前,全区农机动力总和达17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农林牧渔综合机械化水平62%,棉花机采面积超过130万亩。
清冽的天山融水滋养了广袤的草原和大片的绿洲,新疆以7.2亿亩可利用草原面积位列全国五大牧区之一。优越而独特的资源禀赋下,畜牧业上联种植业,下延加工业,成为新疆农业的中轴。
距离乌鲁木齐市区30公里的五家渠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师部所在地。近几年来,西部牧业、正大集团等一批现代牧业公司纷纷在此落地生根。
在西部牧业公司的现代化泌乳牛舍内,记者看到,全混合日粮饲喂车正将粗料、精料、矿物质、维生素等配比合理的饲料投送给每一头奶牛。牛舍一旁的挤奶厅内,一套转盘式挤奶设备可同时满足80头奶牛挤奶需要。公司副厂长亚清喜说:“短短两年时间,通过自繁自育荷斯坦奶牛,饲养规模已达4100头,预计今年可以实现产值2600万元。”
与西部牧业相距不远,坐落着共青团正大现代化养鸡场。记者看到,现代化家禽养殖设备可自动喂料、给水、鸡粪处理,还可以自动调节舍内灯光、温湿度。通过良种、良料、良舍、良法“四良配套”,效率大大提高,是传统养殖模式的16倍,1人可以养16万羽鸡。
西部牧业和正大养鸡场是新疆农牧业从粗放、低效的单一化生产向规模、高效的产业化经营转变的一个缩影。2013年全区牲畜存栏4503万头(只),全区畜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600亿元大关,达到60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3.8%。
牛羊成群,果香四溢,新疆优质的农产品加工资源禀赋,吸引着外来企业在此扎根。
福建客商黄春华2010年在昌吉州投资兴办的自治区农业龙头企业——新疆永华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如今吸纳260多名当地农牧民就业,每天可向市场提供20多吨杏鲍菇,年产值1亿多元,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年增收近万元。
“新疆有丰富的农作物下脚料可以作为生产杏鲍菇的基料,比如玉米芯和杨树枝。刚投产时基料50多元1吨,而现在已涨到400多元1吨,成为当地农牧民很重要的一块收入。”公司负责人杨国雄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