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黄沙深处兴农桑 天山南北守安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29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黄沙深处兴农桑 天山南北守安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现代农业促进长治久安纪实自古以来,屯垦兴,则西域兴。新疆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屯垦戍边的历史


    黄沙深处兴农桑 天山南北守安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现代农业促进长治久安纪实


    自古以来,屯垦兴,则西域兴。新疆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屯垦戍边的历史。在这部历史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做好新疆工作,必须把兵团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使兵团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这是对兵团新时期地位和作用的深刻阐释。以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目标,新疆兵团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闯出了一条维稳戍边、强农富民的屯垦之路,对我国农垦和现代农业建设,乃至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既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意义,又有值得借鉴的普遍经验。

    巍巍昆仑,绵绵天山,有一支队伍常年驻扎在祖国的西北边陲,守卫着边塞安宁;

    民歌悠扬,舞姿曼妙,有一支队伍融入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与各族群众一起劳动一起生活,绘就团结和谐的画卷;

    茫茫戈壁,漫漫黄沙,有一支队伍屯垦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深处,开辟出一片片瓜果飘香、林茂粮丰的绿洲。

    这支队伍叫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新中国成立起,兵团人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在这里奋斗了60年。“生产”、“建设”和“兵团”,多个角色定位融为一体,共同组成了兵团与生俱来的多元底色。他是战斗队、工作队,也是生产队,他是维稳固边的中坚力量,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精锐部队。60年间,兵团人改天换地,在亘古荒漠间,建起了举世瞩目的人造绿色生态屏障体系、商品优质棉基地、节水滴灌示范基地等等,成为新疆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先锋模范。

    一支“服从命令听指挥”的铁军——

    筚路蓝缕,战天斗地,兵团人把大漠荒原变成塞外江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兵团人为新疆和国家建设不讲条件不计代价

    塔卡拉玛干,“死亡之海”,中国最大的沙漠。

    新疆兵团第十四师就屯垦在这片沙海的边缘,南疆的和田地区。

    在十四师二二四团职工刘富春家的枣园里,上百亩枣树已蔚然成林。整齐划一的枣树林里,青绿色的大枣挂满了枝头。枣树下铺设着滴灌设施,确保把珍贵的昆仑山雪水一滴滴输送到位。枣园外,笔直平坦的道路通向远方。刘富春告诉记者,现在枣园每亩可产鲜枣上千公斤,纯收入三四千元。

    这样设施完备、高产高效的果园,在整个团场已经有10多万亩。很难想象,这里在十年前还只是一片荒芜的沙丘。

    在沙漠里开辟农场、引水修路、建设城市……兵团人走到哪里,绿色的奇迹就覆盖到哪里。60年来,十四师的职工们就是这样步步为营,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

    十四师的前身,是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九团,这是一支大家耳熟能详的英雄模范队伍。

    “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是呀江南/又学习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三五九旅这支当年陕甘宁边区开发建设南泥湾主力军的番号,随着《南泥湾》悠扬动人的旋律,曾传遍大江南北。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这是王震将军对新疆兵团发展史的生动概括。从1949年底解放军十万大军解放新疆开始,他们就在这里开始了屯田戍边的生涯,也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带到了这里。

    1952年,毛泽东主席向驻疆十万将士发布命令:“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

    这一指示,成为新疆兵团成立的大纲。而井冈山精神、南泥湾精神,这些曾照亮中国革命战争事业的光芒,则在随后的岁月里,成为新疆兵团攻坚克难、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

    打开新疆的地图,可以看到,兵团的单位主要分布在新疆两大沙漠周边和边境沿线,在绿洲的最外围、沙漠的最前沿、风口的最顶端、水源的最末处。

    “兵团成立之初,中央和兵团党委就确定了一条原则:不与民争利。老百姓已经开发形成绿洲的地方,兵团不能去争土地,争水源。”新疆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说,“在不与民争利的前提下,兵团自力更生,把一片片荒漠戈壁变成绿洲,新疆有106.6万公顷人造绿洲是兵团开垦的。”

    如今,这片曾经的荒漠上,已经长出了棉田成片,牛羊成群,稻麦飘香,林果茂盛,兵团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棉花总产和单产更是领先全国。兵团以占全国12%的植棉面积,生产出了全国1/5的棉花。

    这些辉煌的成就,离不开全国各地的力量支撑。60年来,在中央支援地方、内地支援边疆的精神引领下,国家政策向边疆倾斜,各部委各地区倾力对口支援,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汇聚于此。新的时期,农业部又在兵团设立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资金、技术方面给予全方位扶持,推动兵团农牧业实现跨越发展。

    这些辉煌的成就,更凝聚着一代代兵团人的心血汗水。60年来,从十万驻疆官兵,到一批批支援边疆建设的热血青年,上百万人奋斗在这片土地上,战干旱,斗风沙,植树造林,改良土壤……他们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为了新疆和国家建设,兵团人不讲条件,不计代价。

    “刚来时,这里漫天沙土,没吃,没住,喝水要自己打井。”十四师二二四团政委郭耀峰跟记者讲述了团场10年前进驻沙漠建场时的情形,“当时我们集合了全师的力量来开垦,每个团组织几百人,无偿到这里干两个月。师部一声令下,职工们坚决执行,根本不需要讲条件。”

    服从命令,能打硬仗,这是兵团多年来一以贯之的作风。这其中,有兵团特有的体制原因,也闪耀着兵团人担当奉献的精神。“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兵团的特点和优势。多年来,在推动职工承包经营、实现“分”的同时,兵团始终注意“统”,避免把职工等同于地方农民,保持着屯垦戍边的组织能力。

    第一师十团的棉田间,成片的棉花一眼望不到头,几名兵团职工正在冒着高温进行田间管理。十团总农艺师姚仕林告诉记者,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生产充足优质的棉花,保障市场供应,是兵团的职责。兵团每年会确定棉花种植计划,逐级分配给团场,而团场职工们也会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并足额上交给兵团,保证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只要国家有需要,兵团肯定以大局为重。”姚仕林说。

    一支“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精兵——

    农业是兵团的基石,是兵团不断发展壮大、充分发挥作用的支撑。特有的优势成就了兵团的特色农业,资源的短板“逼”出了兵团现代化的精准农业

    从铸剑为犁、拿起“生产武器”那天起,农业就成了兵团最浓厚的底色,成为兵团承担各种职责的基石。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农业仍然是兵团经济的主要载体,也是兵团建设的基础。”兵团党委常委、副司令员孔星隆表示,“只有保持先进的生产力,发展壮大兵团事业,才能更好地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好事、办实事,才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兵地融合。”

    60年来,这片沙海上,农业被演绎得异彩纷呈、别具风情。

    桃子、杏子、枣子、西瓜、香蕉,甚至台湾特产莲雾,在第一师十团的城郊设施农业观光示范园,各色水果琳琅满目,让人不经意间就忘了自己身在沙漠腹地。

    “我们新疆的水果就是好吃,为什么?”十团科委主任李坪说,“沙土地通风透气,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便于水果积糖,这是新疆特有的优势。”

    在看似不毛之地的沙漠,兵团找到了自身优势,把特色果树园艺业做出了规模和效益。据统计,2013年兵团果树面积达到311万亩,果品类产量220万吨,实现产值294亿元,占到兵团农业总产值的

    32.4%。

    十二师三坪农场副场长王小平告诉记者,农场规划建设400亩的草莓主题公园,目前已经建起了上百个日光温室大棚,低价出租给职工种植草莓。

    “一个棚3000块钱承包费,确实不算多,你算算这个棚一年光折旧就得多少钱?”职工曲士勇坦言。他承包了十几个大棚,每个棚可以收草莓几千斤,市民来这里采摘,每公斤八九十元,折算下来,一个棚一年收入好几万元。

    一亩园,十亩田,果树园艺业已成为兵团职工实现多元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兵团的果树园艺,亩利润在5000元以上为110多万亩,亩利润在1万元以上的20多万亩。

    当然,果树园艺并不是兵团农业的全部。兵团新闻处处长黄晓虎介绍说,立足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兵团提出了“稳粮、优棉、精果、强牧”总体方针,在保证粮食自给有余的前提下,种植业、畜牧业、果蔬园艺业三业协调发展,实现了“少数人种多数田,多数人种少数园”,农业特色益发凸显。

    沙漠里搞农业,有优势,但面对更多的还是挑战。水资源紧缺,无疑是最大的制约因素。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1069.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