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后发展中,要按照“政府引导、因地制宜、规范管理、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展示文化”的思路,推动我区城郊农业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提高政府对休闲农业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
政府要把休闲农业作为一项产业来抓,重视资金、科技、人才的投入,通过思想教育、舆论宣传、先进典型示范、各种休闲农业文化活动影响,不断提高休闲农业的品味和文化含量,制订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和扶持办法,建立休闲农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是要科学规划,市场运作。
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编制我区休闲农业发展整体规划。在编制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定位应突出“农”字特色,做到朴素、自然、协调,实现“三个结合”:把发展“农家乐”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具有发展“农家乐”条件的城郊村庄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兼顾农民生产生活和游客休闲娱乐的双重需求,统筹规划和建设村庄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发展“农家乐”特色村。把农民为主体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我区发展“农家乐”要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民家庭为基础,同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发展一些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休闲娱乐项目,逐步形成以休闲度假山庄为龙头、综合经营户为骨干、单一经营户为补充的产业格局。把发挥“农家乐”优势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围绕“农家乐”中“吃”的要素,发展壮大农村土鸡、特种畜禽、渔业养殖,绿色蔬菜种植和小杂粮生产加工等产业。
三是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特色是吸引游客的关键,没有特色的“农家乐”就没有生命力。要充分挖掘当地的人文、生态、民俗风情的资源,丰富“农家乐”的内涵,凸显“农家”特色和文化特色。特别是注重把陕北民歌、榆林小曲、大秧歌、剪纸等具有浓郁陕北特色、榆林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和农事活动、健身活动有机结合到“农家乐”进行开发,让游客亲自参与,亲身体验,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就我区城郊而言,根据自然优势和人文特色,城区周边以红石峡、镇北台、青云寺等历史古迹和庙宇为依托,突出边塞文化、黄土文化和庙会文化,吃农家饭菜,揽榆阳胜景,发展旅游农业;东部以古塔、余兴庄为中心,突出杏产业文化,吃农家饭,住土窑洞,发展生态农业;南部以鱼河镇金沙湾、寺伙沟为中心,建立时令性水果和特色瓜果基地,发展观光、采摘农业;西部以芹河乡酸梨海则村、纪小滩等村为中心,以特色种养殖为主,建成草莓、芝麻香瓜、绿色蔬菜采摘基地,开办家庭农场,建设观光、休闲、体验、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北部以牛家梁为中心,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依托,以荷塘湖泊为资源,发展水产业、苗木花卉等创意农业;东北部以麻黄梁为中心,以十八墩、石峁水库为载体,发展观光农业。
四要政策引导,资金扶持。
休闲农业虽然具有第三产业的一些特征,但仍属于现代农业范畴,要制定优惠政策和扶持办法。政府要在土地使用、税费、资金扶持等政策上给予优惠和倾斜,以文化引领休闲农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