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水鸟、芦苇、涟漪……在被一片绿色染印的哈尔滨白鱼泡湿地,摄影发烧友刘伶绪用手中的单反相机记录着松花江畔如画般的美景。
“由于人为过度干扰,白鱼泡一度只剩下100多公顷湿地,生态严重退化。”哈尔滨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管理处处长白连第介绍说,2008年白鱼泡成立了国家湿地公园,通过不断收购和退湿,现在面积扩容到284公顷,萎缩的湿地功能逐步恢复。
2014年1月13日,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公布,我国湿地总面积5360万公顷,受保护湿地达2324万公顷,湿地保护率由第一次全国普查的30%提高到43%。目前,国内已有18个省区市出台省一级湿地保护条例,一些地方还把湿地保护纳入地方党政领导政绩考核。
湿地面积约占全国十分之一的黑龙江省,1998年出台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的决定》,停止一切开垦行为,抢救性建立自然保护区。2003年8月,黑龙江省人大通过《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明确要求各级政府把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专项资金使用。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共有扎龙、兴凯湖、东方红等8处国际重要湿地,居全国之首;已建成湿地自然保护区85处、湿地公园41处,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湿地保护网络。
黑龙江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王仁春说,《条例》的出台,解决了一直以来无法可依的尴尬状况,湿地保护和建设明显提速。
一些城市同时进行了湿地保护的探索和尝试。我国最大的丹顶鹤繁殖栖息地扎龙保护区,在上世纪90年代末出现严重缺水,植被退化严重,荒火频繁发生。为解决缺水,黑龙江省从2002年开始引嫩江水进入扎龙,首开我国生态补水先河,这一长效补水机制随后被固定下来,每年为扎龙平均补水2.5亿立方米。
此外,黑龙江省持续开展退耕还湿工作。据黑龙江省林业厅提供的资料,饶河县大佳河自然保护区采取严厉打击非法开垦、区内耕地和区外耕地置换等方式,退耕还湿1600多公顷,极大提高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仅2013年,全省退耕还湿面积就超过10000公顷,基本分布在各级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