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源于2013年黑龙江冬季玉米的卖难问题。由于去年受异常气候的影响,当地秋季收获后露天堆放的玉米入冬后出现大面积的霉变,导致玉米购销出现“农民难卖,企业难收,政府着急”的局面,严重影响当地农民增收和种粮积极性。这些玉米是否含有致病毒素?可以作为何种用途?是否可以收储和销售?这些成为当地政府解决玉米卖难问题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黑龙江省农委于今年1月24日联系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并寻求帮助。玉米体系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紧急组织体系多名专家驰援黑龙江,专家急农民所急,放弃春节假日,加班加点开展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玉米霉变由腐生性较强的真菌多主枝孢和球状枝孢引起,并提出将霉变严重的果穗挑除,然后选择未霉变或轻微霉变的果穗脱粒并立即烘干,确保待售玉米籽粒霉变率和毒素含量不超标的建议。该检测结论和建议为省政府做出霉变玉米处理科学决策提供了及时可靠的参考依据。
近年来,帮助政府和农民解决诸如此类的产业应急性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自2007年启动建设以来,50个产业技术体系在研发解决产业科技问题,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同时,利用自身快速的动员能力、高效的组织方式、强大的专家队伍,积极主动投身应急服务,在西南干旱、华南台风等自然灾害科技救灾,湖南“铬大米”、H7N9禽流感疫情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一线,无不活跃着体系专家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6年多来,体系专家累计参与农业抗灾救灾技术指导服务约1.8万人次,提出各类技术解决方案近1000个,形成灾情调研报告300多份,参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10多起,成为科技应对我国农业灾害与突发事件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