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期刊《评论》7月31日文章,原题:市场化的粮食战略 在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根本性转变中,这个国家一直在向海外快速扩张农业。自然,全球寻粮是由国有农企带头,并得到政府强力支持。数月前,中国最大国有农业公司中粮集团取得了两家全球性农业商品贸易公司的控股权。北京还有意设立海外农业开发基金等,以推动农业“走出去”。
上述趋势表明,全球找粮食,中国走的是一条新重商主义道路,像获取石油那样。但分析显示,全球觅粮,北京更有可能采取一种市场化战略。
与由几家国有企业主导的能源产业不同,中国的农业为2亿农民提供了就业,且在整个供应链上存在数百万个与食品相关的私人公司。受商机和利润驱动,成千上万中国农民和个体农业企业奔赴海外。尽管没官方统计,省级数据表明,私人公司和农民在中国的海外农业扩张中正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来自浙江的50多万名企业家正在40个国家和地区从事农业生意。
所以,尽管北京打算整合分散的粮食产业,打造本国的全球性粮食企业——能率领中国农业“走出去”与全球巨头竞争,它也有意让私营部门发挥更大作用。中国农业部发布的一份报告表明,未来私营资本应在海外农业扩张融资上扮演主要角色。
近年来,国际一些媒体指责中国在海外攫取土地,生产粮食供应国内需求。但事实上,中国投资国外所产的农业产品,特别在非洲,主要都在当地销售。表面看这出于三个因素:国内供应充足、海关控制和高成本。其实,这根本上反映了中国海外投资农业的大视野。
对于中国农业全球扩张的真实意图,没任何官方文件加以说明。但从政府官员的讲话和中国近年之举可窥见一斑。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表示,中国的海外农业投资产品无需运回国内,因为全球粮食供应增加即是中国应对粮食不安全的堡垒。今年7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农业“走出去”是具有政治意义的国家战略,旨在增加全球粮食供应能力,减少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不必要政治风险。
中国近来想改革中粮集团,也表明有意成为更好的市场玩家。改革目的是弱化国有背景,向国际社会发出中粮集团海外扩张纯属公司行为的信息。从强烈支持农业贸易自由化,亦可看出中国有意走市场化道路。北京很清楚,若无稳定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国粮食安全就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