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梨果是一家,五十六个品种,汇成一句话:欢迎再来!”昨天,大兴区庞各庄镇梨花村梨农侯书兴,站在自家百年老梨树下,饶有兴致地说唱,表达着他的兴奋和激动。老侯说,他花费10余年,终于在一棵梨树上嫁接出56个品种梨,象征着民族团结,成为村里打造的百亩品种梨园基地的“树王”。
昨天正午时分,烈日炎炎。侯书兴家的梨园里郁郁葱葱,茂密的梨树上挂满了幼果,已经套上了袋,外观看起来没啥区别。侯书兴取下几个果袋后,记者惊奇地发现,这些梨虽长在一棵树上,却大小不一,有的形状像苹果,有的像葫芦,有的碧如翡翠,有的泛着微微红晕。
“嫁接技术可有讲究了,一个枝上可不能长太多的果,旁枝也不能长得比主枝长,从生物学‘顶端优势'上来讲,可就抢了别的梨的水分营养了。”说话间,老侯疏了两棵未成熟的梨,丢进一旁的筐里。
说起为何嫁接56个品种梨,老侯介绍说,这是一棵百年老梨树,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品种老化,果的品质和品相都很差,每公斤才卖4毛钱。“一次农技推广培训会上,我听说通过嫁接技术,能换新品种。”说干就干,老侯就拿自家老梨树开刀,每年都试着嫁接几个品种。嫁接新品种成功后,去年,嫁接的“雪青梨”每公斤卖到了6元,产值增加了10几倍。
嫁接新品种后的梨树,不仅梨卖的价儿高,还吸引许多市民前来采摘和认养。“以前,这棵树上只结一个品种,前来认养的人非常少。现在可不同了,同样花1000元钱,市民可以吃到很多种梨,认养的人也就增加了不少,提高了梨的附加值。”村支书张俊臣介绍说,“2011年以来,不仅老侯嫁接了梨树,其他村民也纷纷学习嫁接技术。村里的每棵梨树上少则两三种,多则二三十种,今年大都进入了盛果期。”
看到村民嫁接老梨树热情高涨,村里还投资10万余元专门为梨农推广嫁接技术,建立了百亩嫁接梨园基地。“嫁接所需的树码、薄膜等都由村集体提供,嫁接后的收入全部归自个儿所有。”梨农张立生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