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北京重视改革农业科技创新 面向三农畅通“经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25    
    导读

    北京重视改革农业科技创新 面向三农畅通经脉面向三农畅通经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纪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

    北京重视改革农业科技创新 面向三农畅通“经脉”


     面向“三农”畅通“经脉”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纪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要充分重视改革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要求,切实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找准发展定位。”在对2014年工作的展望中,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云伏如是期冀。

    借市场之舵,扬发展之帆。

    近年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通过开展院企合作,院局对接、院区合作、再到十大惠民工程……着力推动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坚持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的创新探索。

    今年年初,201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得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主任许勇,荣获2013年度“科技盛典”十大科技创新人物。颁奖典礼上,院士秦大河如是宣读他的获奖理由:“他是名副其实的‘西瓜先生’。他主持绘制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张西瓜全基因组图谱,培育出了一系列抗病性强,口感好,糖度高的西瓜新品种。他所主持选育的‘京欣’系列更是成为全国很多地区的主导品种。”

    这仅仅是个个例。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一项项创新举措让累累硕果焕发出惊人的市场活力——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百余项成果成功转化,年均经济效益过亿元……

    让成果直面市场考验:从“锁抽屉”到年年“上新”


    1989年至今,一直默默耕耘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拿到了15个新兽药证书。就在近几年,主抓科技成果转化的副所长刘彦和全所人,亲历了这家老牌研究所的迅猛发展——

    “近4年来,所里平均每年能拿到一个新兽药证书。”

    “2011年到2013年疫苗成果转化额连续增高,三年共计转让6个成果,总计转让31家。”

    ……

    是什么撬动了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活力?

    “一方面,长期的研究积累到了一定阶段。”刘彦向记者分析,“另一方面,2010年,所里结合国家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相关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制定了对科技人员的成果转化激励办法,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为助力成果转化,所里成立了成果转化专业服务团队,拓宽渠道多形式与国内动物疫苗生产企业沟通、推荐、洽谈、服务……”

    “家禽疫苗研究是我所优势学科。”畜牧所刘爵副所长告诉记者。该所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推广应用,显现出良好的免疫防治效果。优质的鸡马立克氏病冷冻活疫苗产品更是推广到全国24个省市1200多个种鸡场、孵化场,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长期高价垄断的市场局面……

    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党委书记高华看来,“农业科技只有面对三农发展产生推动作用,才有生命力,成果束之高阁不用,不能转化的东西,我们不需要也不支持。”

    作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探路者,无论是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还是在服务三农中创造新价值,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真正做到了让文章写在“京郊大地上”,让成果直面市场考验。

    优秀团队加速“撑杆起跳”:畅通科研、推广、生产之路


    鸡新城疫、传染性脑脊髓炎、减蛋综合症、传染性支气管炎……这都是让家禽饲养人谈之色变的疾病。

    倾力禽用疫苗研究30余载的姜北宇研究员和他的团队创制出的二联苗、三联苗、四联苗,避免了各种疫苗频繁接种,开出的预防禽类疫病“一揽子”良方,应用在全国各省市鸡场,免疫各品种及不同日龄的鸡只达50亿羽以上,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达100亿元以上。

    科研团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团队出成果,反过来,良好的激励政策又会推动科研团队建设,从而为新成果的持续涌现奠定坚实基础。”在刘彦看来,快速成长起来的科研团队,正是科研院所“撑杆起跳”的核心力量。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在人才、技术、信息、资源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然而如何让成果走出实验室,到生产、进市场,这段路走的异常艰难。如何整合资源,畅通科研、推广、生产三者之路?

    理顺研发链条,瞄准科技需求,确立科研方向。

    “课题组就好比企业的一个事业部,从研发、生产到市场,课题组高度重视产业链全链信息……”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白菜课题组主持人张凤兰研究员看来,“育繁推一体化”的机制正催生着一个又一个“金牌品种”——

    仅以白菜课题组为例,其近年来育成的秋大白菜品种“北京新一号、北京新二号、北京新三号、京秋3号、京秋4号”,凭其高产、抗病、耐贮、适应性广的优异生产特性,已成为华北、东北地区的主栽品种,占北京秋大白菜种植面积的80%,其中,“京秋4号”入选农业部2014年主导品种……

    成果转化助力科技创新:振兴民族种业的职责与担当

    走进位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的京研益农公司,院子里晾晒的一大片南瓜种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走访这家最早为“种子包衣”的全国知名蔬菜科技型企业,这里有先进的种子加工设备,国际一流的超大型种子仓储库,各种名特优新蔬菜品种近500个,覆盖全国1500多个市县,推广面积逾亿亩,出口海外20多个国家。

    何以有如此实力?


    “创新讲效率、成果拼品质、品质看市场。”

    数据显示,从前跨国公司占据我国蔬菜种子市场的绝大份额,如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发的质优价廉的新品种正发展成为种业市场的新主导。

    以“京葫36号”为例,蔬菜中心南瓜育种专家李海真研究员率领其团队,结合分子辅助育种方法,运用常规育种手段进行新品种选育,终于2010年育成了这一优质西葫芦新品种。通过连续3年与国外公司品种对比试验,这种适合越冬温室种植的新品种比目前主栽的国外品种增产20%以上,价格却比国外品种低了50%。如今,“京葫36号”的种植面积已达15万多亩,直接为农户节省种子成本1500多万元,累计为农民新增收益5000多万元,总经济效益50多亿元。

    2012年,《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明确了我国种业发展的时间表:到2015年,前50强种子企业市场占有率将达到40%以上。

    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就必须手里“有料”。作为一线科研院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振兴民族种业的职责与担当——

    2010年,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首的多家优势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建立起了DH工程化育种联合体,掀起了中国种业改革的浪潮。如今,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易制种的强优势品种获得了大量选育,并参加了国家和多个玉米主产省区的区域试验,“用5年时间把与国外的差距缩短到10年以内”的愿望并不遥远。

    2011年,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创新院企合作运作机制,短短几年时间,不仅实现了杂交小麦在国内的快速示范推广,“京麦7号”还走出国门,在巴基斯坦得以成功推广,使当地收成提高1/3以上,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推广、实现商业化的杂交小麦品种。

    在农业信息领域,秉承以信息产品为核心,用信息流调控物质流的农业全程产业链信息化的发展理念,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更是培养了一支我国农业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领域规模最大和实力最强的团队。连续6届主办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国际学会会议,彰显着我国在国际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领域响当当的“国际话语权。”

    当“接地气儿”的实用成果层出不穷,当科技成果得到良性转化,让科研工作迸涌出了新的创新活力……

    我们看到,一个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创新的良性运行机制,正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这片创新的沃土上,日渐生根,发芽,壮大。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小编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0408.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