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部、省部共建高校工作座谈会在海口召开,24所共建高等农业院校围绕“共商合作大计、构建长效机制”主题,全面总结共建工作开展五年来的经验成效,研讨新形势下高等农业院校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完善共建合作机制,更好服务“三农”工作。
据农业部科教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以来,农业部先后与教育部、部分省人民政府签订了24所高等农业院校共建协议,旨在促进共建院校共享教育资源,强化协同创新,联合培养人才,服务产业发展,实现农科教、产学研深度融合,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共建院校紧抓发展机遇,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在科研条件、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取得长足发展,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特别是承担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的比例快速增长,创新性成果不断涌现。二是服务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共建院校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利用共建基地、实验基地、培训基地等载体,通过开展科技下乡、建立专家大院、对口科技帮扶等形式,为解决制约产业发展重大问题,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三是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共建院校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高层次新型职业农民。
下一步,农业部、教育部、地方政府、共建院校将贯彻落实改革精神,加快构建共建工作长效机制。一是搭建工作交流平台。畅通共建部门、院校之间信息交流渠道,不定期交流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研创新、服务“三农”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二是协同推动政策研究。开展政策咨询和研究,积极呼吁支持农业高等院校招生、学费补助、就业等政策出台,为毕业生基层就业创造宽松环境。三是建设共建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共建高校承办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引领农业科技创新,集成科技成果熟化、转化、示范、推广等功能,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是积极开展协同创新。鼓励共建高校与农业科研单位加强协同创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