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木屑、枝桠、秸秆等农林剩余物高值化综合利用替代化石燃料正在变成现实。这项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所长蒋剑春率领的创新团队,经过10多年潜心研究所取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已成功实现生物质气化发电、供热、供气的产业化应用。该成果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蒋剑春介绍说,农林剩余物多途径热解气化联产炭材料关键技术有效提高了气化效率,能更好地气化热焓低、灰分高、易结渣的软秸秆等原料,并副产农业秸秆炭,可用作农业有机肥,达到疏松土壤、保持水土、提高地热和产量的目的。该技术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可用于蒸汽锅炉供热,能明显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而且,有利于降低焦油含量,提高可燃气热值,创制的炭化新技术产品稳定性与均衡性均优于传统制炭技术。
国内同行专家认为,该技术成果的成功开发和推广应用,为各种农林生物质原料的高效能源转化利用,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和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运用该技术成果已建成了利用生物质燃气供热的、年产5000吨的化学法活性炭示范生产线,建成不同规模、分布式利用的农林剩余物多途径热解气化工业化装置计190台(套),在国内多地推广应用并实现出口,近3年来,累计综合经济效益约27亿元。
蒋剑春认为,该技术日趋成熟,但目前还主要局限在林业领域,农业领域涉及较少,而农业生产加工的剩余物每年多达数亿吨。他的目标是在有关部门扶持下,进一步完善技术,扩大产业化应用范围,以促进国家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