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三农热文 » 正文

    描绘现代农业蓝图的荆楚智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28    来源:网络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这里,发现了中国第一粒人工稻种、第一只彩陶纺轮、第一座隔墙连间式住房遗迹,形成了长江中游、江汉平原最具代表性的农耕文化;这里,曾是湖北创建最

    这里,发现了中国第一粒人工稻种、第一只彩陶纺轮、第一座隔墙连间式住房遗迹,形成了长江中游、江汉平原最具代表性的农耕文化;

    这里,曾是湖北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五三农场,如今是全国100个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试点单位;

    这里,拥有耕地15万亩,林地12万亩,果园5万亩,形成了以优质果蔬、特色养殖、食品加工和文化旅游为支柱的主导产业;

    这里,位居中部之“中”、湖北之“心”,位于武汉市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交汇处,科技研发、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蕴含着巨大潜力;

    这就是“中国农谷”核心区——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

    2011年9月4日。这一天,对于农耕圣地、农垦明珠屈家岭来说,非同寻常: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专程到屈家岭调研,提出把“中国农谷”建设上升为省级重要战略、荆门实施,作为湖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一面旗帜。

    2012年2月11日,湖北省省长王国生要求,到2020年,要将“中国农谷”核心区建设成为湖北样板、全国一流、世界知名;要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用工业化、市场化的理念谋划、推进农业现代化。

    湖北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多次到“中国农谷”调研。他说,建设“中国农谷”,不仅是发挥荆门市农业资源优势、实现荆门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更是湖北农业强省建设的战略抓手和重要平台。

    荆门市委书记万勇说,按照建设“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简称“四谷”)的既定思路,荆门要把“中国农谷”打造成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农业科技示范区、农耕文化展示区、农业生态旅游区、农产品生产加工集聚区。

    时光荏苒,转眼两年多时间过去了,“中国农谷”的故事演绎得怎样了?近日,记者踏上了荆门这片孕育奇迹的沃土,近距离接触了浓墨重彩、生机勃勃的“中国农谷”。

    “中国农谷”,不唯农重在“谷”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荆门是全国的地理中心,现辖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漳河新区、屈家岭管理区和荆门高新区,国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素有“荆楚门户”之称。在以荆门为圆心,1000公里为半径的国土面积上聚集着全国2/3以上的人口。

    追溯“中国农谷”概念的起源,还得从2009年说起。当年底,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张建华等教授在编制《屈家岭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时首次提出。“中国农谷”概念的提出、规划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屈家岭的经济社会发展。

    “农谷文化源于屈家岭,4600年的屈家岭文化是与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齐名的长江三大古文化之一。”荆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联舫介绍,“将来来到农谷,你可以看到农业文明发展的全貌,寻根农耕文明遗址,体验现代农业发展成果。”

    “中国农谷”与美国硅谷、武汉光谷有何异同?荆门市委常委、市农谷办主任李涛分析说,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有衔接紧密的产业链条,靠科技拉动,围绕核心产业形成系列社会化服务。

    不同点在于,“中国农谷”建设的内容更丰富、外延更广泛,具有“全产业、全地域、全体系”的鲜明特点。

    2011年7月18日,李鸿忠在对《湖北日报》的一篇报道批示中肯定了“中国农谷”概念,并提出新的要求。2012年3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荆门市加快创建“中国农谷”的意见》,明确了“中国农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主要任务、政策措施。6月,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推进和支持荆门“中国农谷”建设,高水平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对此,有人也曾提出质疑。比如:别人都搞工业化,荆门搞农谷,帽子是不是戴错了?荆门地域不大、人口不多,能否扛起“中国农谷”大旗?他们的理由是:荆门虽然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但当初荆门立市,靠的是石化、热电、水泥。如今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荆门大抓农业,行么?

    为统一思想,荆门市委、市政府发起解放思想大讨论,20多万干部群众踊跃参与。在各种观点交锋中,一种共识在凝聚:GDP占比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没有变;从全域、全员、全产业链的高度审视,“三农”堪为工业的补充与促进;荆门应珍视资源禀赋,守住比较优势,唱好“泛农”大戏。

    荆门市市长肖菊华认为,不能完全拿GDP、财税收入来衡量农业,还要考虑社会层面的效益。荆门180万农民,完全靠二三产业,还养活不了。只有先“稳农”,再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增值空间,才能富农。

    万勇坦言,从构想到实施,从屈家岭到荆门全域,“中国农谷”战略中“农”的内涵,正在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不断升华:

    ——农谷之“农”,不再是犁耙水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而是新型耕作方式、组织方式、分工方式、分配方式下的现代农业。农是荆门的底色,但“中国农谷”姓农不唯农:以工业化为支柱、信息化为路径、城镇化为载体,整合资源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国农谷”的核心价值定位为“四化样板、三农特区、中国高度、世界知名”。

    ——农谷之“谷”,是一个集合的概念,是多种要素在一个区域内汇聚,相互激活,产生能量大爆发。“中国农谷”最大特点是“不唯农、重在谷”,它是平台,是孵化器。扛“中国农谷”这面“国字号”大旗,不在于地域多广,总量多大,而在于发展的质量、模式、后劲,在于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示范与引领意义。

    千帆竞发,“中国农谷”风生水起

    “农谷瞄准中国高度、国际水准,力争未来我国乃至世界最新型的农业生产和耕作模式在农谷,最先进的农业科技在农谷,最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在农谷,最前沿的‘三农’发展思想理论在农谷。”荆门市委副书记周松青说。

    “中国农谷”建设,对荆门人而言,这既是历史机遇,也是时代挑战。袖手旁观,必将被时代大潮淘汰;勇往直前,才可能成为历史和时代的弄潮儿。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荆门人采取怎样的态度,就成为了关键所在。

    荆门市副市长郑中华说,“中国农谷”激发着荆门广大干群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凝聚同心同德共谋崛起的强大合力;提升着荆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聚集人才、资本和资源的强大“磁场”。

    两年多来,900多个日日夜夜,荆门人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创新”二字的意义和价值。

    为了能把“中国农谷”建设的各项工作做实、做好,湖北省委、省政府专门发文,18条针对“中国农谷”建设的政策迅即出台,要求用开放、市场、改革、创新的理念来建设“中国农谷”。同时,省政府还批准设立了屈家岭省级开发区和屈家岭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农谷)管理委员会。

    政策利好叠加效应,让荆门人喜出望外。不过,荆门人也是相当给劲,很快就打开了局面,“中国农谷”建设工作千帆竞发、风生水起:

    ——抓规划,绘制“中国农谷”发展蓝图。根据农谷建设需要,荆门聘请国内外知名规划团队编制了三类共20多项规划,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相互衔接的“中国农谷”规划体系。

    ——抓项目,夯实“中国农谷”发展基础。围绕“中国农谷”金字招牌,突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十大工程建设,启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三类重点项目129个,总投资达640多亿元。

    ——抓品牌,打造“中国农谷”核心竞争力。在品牌策划上制定了“中国农谷”品牌战略规划,把“中国农谷”定位为荆门城市核心品牌,聘请美国科特勒咨询集团策划“中国农谷”品牌营销战略。

    ——抓重点,着力打造三大示范区。推进了“中国农谷”核心区、“荆三角”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和杨竹流域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核心区搭平台,县市区建基地,形成众多“千亩有机农庄、万亩有机农场”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推进全域土地流转、全程机械作业、全面绿色种养,打造现代农业示范、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抓机制,整体联动建设“中国农谷”。坚持把“中国农谷”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了“市统筹、县主抓、乡(镇)村实施”的工作格局。

    精彩不止于此。针对土地流转、农民转移、迁村腾地等现状,荆门市委、市政府按照“四谷”要求,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顺势提出“三化三改”,欲全方位、深层次破解“三农”问题。

    ——均等化改革农村。城乡差别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荆门市提出“1+3+4+X”、“鄂中城市群”概念,让城镇的边与角延伸到农村,实现农民与市民的“平权”。“1”就是建设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的荆门城区;“3”就是建设钟祥、京山、沙洋三个中等城市;“4”就是建设易家岭、胡集、后港、宋河四个镇级市;“X”就是建设一批新型农村社区。

    ——产业化改造农业。其核心是“六化”:农业生产组织化,全市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258家,居全省首位;农民生产个体的“工厂化”,已发展家庭农场2092个;农产品的标准化,以保证其品质;农产品加工的产业化,已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09家;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从种子培育、耕、种、收、加工、销售,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农业生产信息化,打造智慧农业,灌溉、施肥、植保全程可监控,建立可追溯的“履历农业”,保障食品安全。

    ——知识化改进农民。荆门市构建多层次职业农民教育体系,培训新型农民。去年6月初,“中国农谷”研究院挂牌,着力培养高端农业人才。荆楚理工学院设立新农村学院,培养实用型农林人才。荆门职教集团、县市职业高中,致力培训新型农民。新洋丰肥业、汇源集团、彭墩集团等涉农企业也纷纷投入培训行列。新洋丰肥业引进10名高级农艺师,并对400名营销人员进行土壤、种植、田间管理培训,为用户提供全程售后服务。

    “总体上说,农谷建设涉及荆门经济、社会、文化各层面的全面提升。这个系统工程,难!这个硬骨头,我们要啃!”万勇说。

    砥砺奋进,“中国农谷”稳中有为

    “中国农谷”战略的降临,让古老的屈家岭(五三农场)续写辉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城乡面貌显著改善,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其建设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中国农谷”能否建成,关键取决于产业发展。农谷姓农不唯“农”,不仅包括现代农业,还包括工业、文化旅游业以及其他新型业态。这是“产业之谷、绿色之谷”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今,日益彰显的“中国农谷”品牌,吸引国内外大批企业纷至沓来:联想控股来了,隆平高科来了,汇源集团来了,中兴集团、以色列路特斯公司、美国纽约国际等国际企业也来农谷考察。

    农业是联想控股四大业务板块之一。佳沃公司在屈家岭建2万亩蓝莓、猕猴桃基地,构建一个集种植、冷链、加工、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水果基地。“屈家岭最适合做我们的现代农业示范点。公司一期投资5亿元至10亿元,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形成10万亩种植规模,综合产值可达到30亿元。”联想控股高级副总裁、佳沃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绍鹏说。

    去年6月13日,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一行专程到荆门考察。当下,他投下142亿元建设的“中国农谷·汇源生态产业园”,正昂然崛起在农谷核心区。朱新礼说:“农谷项目是集团投入心血最多的一个项目,农业板块人才全部集结荆门,目的就是打造农业产业标杆项目。”

    科技创新抢占高地。“中国农谷”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借助“中国农谷”这面旗帜,荆门携手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院校,加强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已经引进了傅廷栋、朱英国、陈焕春等14位院士到荆门设立院士工作站。到“十二五”末,将汇集全国50位涉农院士参与建设“中国农谷”。

    隆平高科2012年在屈家岭完成300亩超级稻试验,核心示范片单产达910公斤,2013年又扩大了超级稻种子培育基地面积。隆平高科党委副书记王德纯说:“农谷倡导‘创新之谷’,正好契合我们的企业精神,我们签约与荆门共同打造‘中国农谷’超级稻产业联盟。”

    除了建设隆平高科超级稻研发中心、联想果业果树种苗培育中心等五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外,荆门市还重点建设了一批农业生态科技园、农产品加工科技园、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区等,示范展示国际国内最新的农林科技新成果。同时,还成功举办了“中国农谷”论坛,为“中国农谷”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农民收入显著增加。检验“中国农谷”建设的成效,最根本的标准是农民群众满不满意、腰包变没变硬实。近年来,荆门遵循立足“农”字塑特色、跳出“农”字促统筹的理念,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年营业收入达13亿元,较好地带动农民增收。2013年,荆门农民人均纯收入10513元,仅次于武汉。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职业农民的腰包逐渐变鼓。武国强就是众多职业农民中的一员。他是屈家岭的一名职业农民,家有3台插秧机、1台佳木斯收割机、1台东方红拖拉机、2辆汽车,强大的装备令他承包的200亩地还不够“塞牙缝”,跨区作业成为增收途径。算上种田收益,武国强年收入40万元。

    然而,更令人称道的是,2013年元月,荆门在武汉举办“舌尖上的‘中国农谷’”优质农产品展销会。3天展会,撇开零售,荆门签约订单30.5亿元。“刚开始我有点儿犹豫,我们村的农产品能走进大武汉?心里没底!”说起展会,全国人大代表、钟祥市彭墩村党委书记张德华说,“没想到,我们在开展当天就销了100万元的货。绿色、安全、营养成了金字招牌,彭墩村收获订单1000多万元。”

    “中国农谷”,魅力荆楚。“中国农谷”这艘巨轮正在静水深流的航线上乘风破浪、铿锵前行。我们坚信:历经时光淬炼,“中国农谷”战略将为描绘现代农业蓝图注入蓬勃的力量,开创传奇的航程!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0132.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