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9年开始,笔者先后从国内外收集到57份菠菜种质资源材料。
1.1母本的选育
母本48一l是从福建地方品种中筛选出的优良单株经连续4a(年)自交分离纯化,鉴定,与此同时开展雌性系选育工作。即同一品种内进行纯雌株和雌二性株(雄花率在5%以下)两两配对杂交,也就是在开花时,把雄株全部拔除,用性状相似的雌二性株人工给纯雌株授粉,再将纯雌株的后代进行各个单株系(系统)问比较鉴定,系统内再选留雌株率较高的若干纯雌株,翌年在相应的系统内选择若干雄花率在5%以下的雌二性株再两两配对测交;同时对雌二性株人工隔离授粉、单株采种(作为保持系)。如此逐年进行定向选育、测交筛选,2002年从中筛选出生长速度快、株系内雌株率较高的14份材料。2002年秋季重点对其中株型、抗逆性表现突出的材料进行各个单株系(系统)间比较鉴定,筛选出生长快、产量高、抗逆性强、株型好、性状相对稳定、雌性比较强的株系48,并在48强雌株系内选择10―20株同相应的父本继续进行测交。经过连续4a(年)的选择,从中筛选出4个雌株系(雌株率由原来的65%提高到95%),及雄花率在5%以下的保持系。其中48―1植株直立,叶面光滑,叶片尖形、淡绿色,单株较小,耐热性好,早熟。
1.2父本的选育
引进的圆叶材料经4代连续自交分离选择,选出稳定自交系54,株型直立,生长快,耐热,植株大,叶片肥厚,叶柄中长,品质佳,适宜秋、冬种植。
2002年春配制组合,其中48―1×54组合表现突出,生长整齐,叶片宽大,叶柄短,产量高,耐热性好。2002―2003年秋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4―2006年参加福建省菠菜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2006年lO月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定名为绿秋。
2选育结果
2.1品种比较试验
2002~2003年在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试验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4m2,以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福清白种作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绿秋平均生长期30d(天),比对照提前8d(天)采收;每667m2产量2570.6kg,比对照增产31.74%。
2.2区域试验
2004―2006年在福州晋安、仓山、闽侯、长乐、闽清进行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主要为福州地区近几年普遍栽培的菠菜品种,分别为金秋、虎耳白种、海南白大叶、香港白种和绿秋,以金秋为对照品种。试验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60m。,晋安和仓山9月下旬播种,闽侯10月中旬播种,长乐和闽清10一11月中旬播种,田间栽培管理按常规进行。绿秋3a(年)5个试点平均生长期31d(天),比对照提早5d(天)采收。在5个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平均每667m2产量2310.9kg,比对照增产59.1%(表1)。
2.3生产示范
2005―2006年在福建省三明、宁德、漳州、龙岩、南平等地进行生产示范。绿秋两年平均每667m。产量2541.5kg,较金秋平均增产65.0%。各试点均反映绿秋生长势强,整齐度高,株型紧凑,较耐热,叶片较大,叶柄短,产量高,商品性好。
3品种特征特性
植株生长势强,整齐度高,生长速度快。早熟,生长期30d(天)左右。株高30~35cm,尖叶类型,叶片顶端钝尖,叶基戟形,叶片大、淡绿色,叶面平展光滑,有1―2对浅缺刻,叶簇直立,叶长15~17cm、宽7―9cm,叶柄浅绿色,长15―21cm,单株具12―15片叶,根颈粉红色。单株质量30g左右,商品性好,纤维少,细嫩爽口,涩味较淡。种子三角形,刺籽,大多为二刺,千粒重10g左右。单株质量28~35g,每667m2产量2000―2500kg,适合福建地区秋冬季栽培。
4栽培技术要点
福建地区9月中旬后可陆续播种,条播、撒播均可,每667m2用种量2.2―2.5kg。播前多施基肥,播后保持土壤湿润,5~7d(天)即可齐苗。出苗后结合浇水,施稀薄有机液肥提苗。注意防虫,及时采收。